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 , SCI)是骨科领域常见的疾患,在美国每年约有11 000例SCI患者[1 ] ,日本的年发生率为百万分之40.2[2 ] ,呈现出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低死亡率、青壮年患者居多的特点,积极探索治疗SCI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是1995年由Pennica等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由201个氨基酸组成,能够刺激体外新生大鼠心肌的生长。随后研究表明,他属于IL-6家族,对心肌细胞和非心肌细胞有广泛作用。由于与CNTF的同源性,CT-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CT-1在神经科学中的研究论文已超过了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经研究证明CT-1能长时间的支持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和脑运动神经元)、多巴胺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的存活。然而,CT-1与非特异性LIFβ、gp130受体结合,激活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对非神经元细胞如肝细胞、胚胎干细胞、血液细胞、心肌细胞有广泛作用[3-5],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破伤风毒素(Tetanus toxin, TeNT)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抑制脊髓运动神经元递质释放的神经毒素。它可特异地与神经元末梢结合并内在化,逆行运输至神经元,并可跨神经元间迁移。TeNT蛋白由一个重链和一个轻链组成,重链介导与神经末梢结合,轻链产生神经毒性。重链的C端片段(Tetanus toxin C Fragment, TTC)由451个氨基酸组成,能与神经特异结合并逆行运输,而没有神经毒性。因而,TTC可作为靶向神经元并逆行运输的非毒性分子,目前已有相关报道[6-8]。我们设想,如果将CT-1与TTC进行融合,CT-1/TTC与神经元特异性结合,这种无毒性融合蛋白既可促进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又克服了CT-1对其他细胞的非特异性作用。同时,这种融合蛋白不但可在脊髓损伤局部用药,也可在脊髓特异传导束的肌肉支配区和网膜下腔反复用药,通过神经特异结合并逆行运输至相应的神经元,可为脊髓损伤后的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特异因子、新的给药方式。增强性绿色荧光蛋白(EGFP)是生命科学中常用的示踪剂,具有无种属特异性,无须抗体、辅因子或酶底物等其他介质,即可在活细胞中及固定的组织样品中直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