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过敏性疾病,目前认为这种慢性气道炎症是在包括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作用下所导致的,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疾病,据报道近十年来全球哮喘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升高趋势,世界各国过敏性疾病的总发病率高达10%·30%,是当今世界性的重大卫生学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哮喘发病率平均每10年增加50%,全世界哮喘患者已近3亿,每年死于哮喘的病人达18万之多。在我国哮喘患者约2000万人,且近年来仍呈上升趋势,过去的十年我国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人数增加了一倍,造成的巨大社会负担和经济损失,已经超过结核病和艾滋病损失的总和,成为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仅部分地区进行了哮喘吸入变应原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关海南省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特征体内实验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海南地区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支气管哮喘发生之间的关系,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及提供重要的流行病学依据,并为尘螨过敏原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8月共229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行皮肤点刺试验(SPT),皮肤点刺试验采用ALK公司的标准化点刺抗原,包括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狗毛、猫毛、德国小蠊、美洲大蠊、艾嵩、霉菌Ⅰ组、花粉Ⅰ组、豚草、霉菌Ⅳ组、花粉Ⅳ组、花粉组等14组,二盐酸组胺(10mg/ml)作为阳性对照以及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皮肤试验的反应用透明胶带记录并转移到记录纸上;结果判读以风团直径(S)大于阴性对照3mm作为阳性,按皮肤指数(SI)=过敏原直径(风团和红斑的直径)/组胺直径的结果将阳性分成4个等级。计算各种变应原阳性率,并对吸入组变应原皮试结果进行统计,采用SAS9.13软件对数据进行Ridit检验及多组Ridit分析比较各组吸入变应原致敏程度的差异,对不同性别患者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采用X2检验分析。
结果:被检查的2293例患者中SPT阳性者1904例,占83.04%(1904/2293例)。其中,阳性率在50%以上的吸入性变应原有:屋尘螨1498例,占65.33%(1498/2293例);粉尘螨1440例,占62.80%(1440/2293例);热带螨1363例,占59.44%(1363/2293例),其他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均在20%以下。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中螨阳性程度分别是屋尘螨的结果为轻度(+)占21.7%、中度(++)占9.81%、重度(+++及++++)占68.49%,粉尘螨轻度(+)占20.83%、中度(++)占10.97%、重度(+++及++++)占68.19%热带螨轻度(+)占227.00%、中度(++)占13.43%、重度(+++及++++)占59.57%,表明在海南地区螨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对螨类过敏的程度以重度为主;根据Ridit分析及多组Ridit分析,14种变应原依据致敏程度的差异分成8个级别,8个级别之间整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均值的差异表明致敏程度的不同,Ridit均值越大致敏程度越高,最高为屋尘螨,粉尘螨次之,热带螨位第三,德国小蠊第四,第五为狗毛与美洲大蠊,第六级为猫毛,第七级位花粉Ⅰ组与艾嵩,第八级为豚草、霉菌Ⅰ组、霉菌Ⅳ组、花粉Ⅳ组与花粉组。因此尘螨是海南地区哮喘发生主要的危险冈素,屋尘螨是致敏程度最高的变应原,粉尘螨次之,而海南地区热带螨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相关报道,热带螨与海南地区哮喘发病的关系应该引起重视。除螨吸入变应原致敏,蟑螂、狗毛、猫毛等变应原也不容忽视。不同性别患者变应原阳性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霉菌Ⅰ组这4种变应原在不同性别的致敏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女性患者吸入变应原的阳性程度明显低于男性;其他种类变应原在不同性别患者之间无差异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结论:螨类为海南地区哮喘患者最常见的变应原,屋尘螨及粉尘螨是最主要的变应原,与哮喘的发生关系极为密切,做为海南地区的特点热带螨也主要的变应原之一。不同性别对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霉菌Ⅰ组这4种吸入性变应原的过敏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