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细胞型胰腺癌特征基因AHNAK2与糖酵解相关基因NFAT5对胰腺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Heart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临床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极差。在我国,近年来胰腺癌患者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它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基因异常疾病。而对于胰腺癌的分子分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种基因异常疾病。Collison于2011年提出了基于表达谱水平的胰腺癌分型标准分为三组。在之后的2016年Bailey等人同样发现Collison的分三组之一的类间质亚组(Bailey等重命名为squamous subtype,即鳞状细胞型胰腺癌)预后最差,而且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反映患者的预后。鳞状细胞型胰腺癌在基因层面以高表达的20个标志性基因为特征,在组织学上有丰富的间质组织表现出胰腺癌典型的乏氧乏血供特点,在生物学上呈现出增强的糖酵解活动以及极强的增殖侵袭能力。我们利用GEO数据库及大数据分析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与鳞状上皮肿瘤型胰腺癌的特征基因取交集找出了AHNAK2,此外,结合糖酵解的关键基因交叉分析我们找到了另一个可能对胰导管腺癌有重要作用的基因NFAT5,在探讨这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对于胰腺癌的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了其在胰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我们揭示了AHNAK2和NFAT5在胰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糖酵解能力的影响,且发现了NFAT5对胰腺癌发挥作用的下游基因PGK1。这给PDAC的肿瘤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均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仅次于乳腺癌的危害全球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且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生率日益升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统计数字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加的宫颈癌病例里面,中国达到了75000例,发病率位居世界第2位,而且发病人群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虽然近几年伴随着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以及宫颈癌疫苗的应用普及,使得宫颈癌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有显著降低
NRF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NFE2)related factor 2]是一种在对抗氧化应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转录调节因子。本课题组前期鉴定到人NRF2蛋白的SUMO1(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1)修饰位点是其第110位赖氨酸残基(K110),且该位点不受SUMO2/3修饰。同时,我们还证实该位点的SUMO化修饰能够应答丝氨
目的: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肺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肺癌病理类型。影像学上磨玻璃样改变是肺腺癌典型的特征。随着胸部螺旋CT体检筛查的日益普及,肺结节,尤其是以磨玻璃为表现的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阐明磨玻璃为表现的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基因情况及预后,对临床上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预测患者预后,早期干预提供了依据。本研究通过分析338例影像学上表现为磨玻璃样
【背景】肿瘤近红外光学成像对肿瘤的精确切除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方法,传统上,外科医生依赖于术中冰冻切片这类经验性方法来确定肿瘤组织侵犯的范围,这类检测方法不能实时、精准确定肿瘤边界范围,有时会切掉正常组织,从而导致正常功能失常;或者肿瘤组织有残余,从而导致肿瘤的复发。精确、实时地定位肿瘤的边界需要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高敏感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的成像分子。目前,针对肿瘤的近红外光学成像的分子是单靶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A549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有效性。方法:利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A549-luc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4只,20d后成瘤大小8-10mm。24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6只,吉非替尼组6只,吉非替尼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组6只。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持续测量肿瘤大小变化。利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检测含荧光素酶报告
第一部分:MR动态对比增强成像在评估宫颈癌淋巴脉管浸润状态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术前评估宫颈癌淋巴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宫颈癌68例,均在术前行DCEMRI检查,分别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了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 RNAs)在肿瘤生物学过程中的本质调控作用。Lnc RNA PXN-AS1已被发现是胰腺癌的抑癌基因;但其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Lnc RNA PXN-AS1在胶质瘤生长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qRT-PCR检测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肿瘤微环境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豆蛋白酶(legumain)在胃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微环境关系密切,legumain是否通过调控TAMs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不甚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legumain对于TAMs的增殖及迁移的影响,进一步研究legumain能否通过TAMs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方法:应用P
SRC作为一个经典的原癌基因,编码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c-Src蛋白。已经有多篇研究报道,c-Src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处于高表达状态或具有高激酶活性,并参与到癌症发生发展的多个过程中,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血管生成和预后生存率等。AGO2作为miRISC复合物中的核心组分,参与小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和部分miRNA的生成调控。AGO2可以发生多种翻译后修饰,其中酪氨酸磷酸化修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
目的:在卵巢癌网膜转移动物模型RNAseq测序结果基础上,筛选出在卵巢癌网膜转移过程中强势表达的基因——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omplement C1q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6 CTRP6);在体外细胞水平进一步探究CTRP6通过调节网膜脂肪细胞脂代谢促进卵巢癌网膜转移的机制研究。方法:利用GO富集分析卵巢癌网膜多时点动态测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