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社会参与素养作为21世纪学生所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是教育实现培养人到培养合适社会人的根本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必备技能,培养优良品质的关键时期。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协作。对小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方式展开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为我国的小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策略指导,有助于提高下小学生的社会参与水平,落实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参与素养作为21世纪学生所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是教育实现培养人到培养合适社会人的根本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必备技能,培养优良品质的关键时期。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协作。对小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方式展开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为我国的小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和策略指导,有助于提高下小学生的社会参与水平,落实我国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因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展开研究。通过调查、访谈、分析发现小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着小学生社会参与水平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原因:社会成员的社会参与素养不高;小学生社会参与素养培养的实践渠道狭窄;学校教育理念的不完善;学校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各级政府重视不够;家长对孩子社会参与素养培养意识不足;家庭参与环境不足。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以下对策: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实践创新能力;努力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素养的社会培养渠道;鼓励各教育科研机构、学者、教育工作者、学校积极对小学生的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学习相关内容,提高教师对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园参与机会;紧抓学校课程,将小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融入各个学科;开发校本课程,制定小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培养方案;联系社会、社区,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健全小学生社会参与素养的评价体系;家庭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家庭树立对小学生社会参与素养培养的正确观念等。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新教师壮大教师队伍,而作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新教师的专业诉求得到普遍关注。在当下教师专业发展大环境下,师徒结对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很大方面对新教师产生了正面影响,但结对后形成的师徒关系对徒弟的专业成长起着直接的影响,如有的师徒关系关系不够融洽,往往被协议所禁锢,流于形式,很难真正意义上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小
观摩课作为校本教研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促进教师交流分享,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观摩课应当是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文件明确指出教师专业化标准包含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就是说学校的观摩课活动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发展、专业知识的增长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当然观摩课结果的有效性离不开过程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对观摩课有效性的探究从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逐渐进入到了基础教育领域探索者的视野。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把传统面授教学的和网络学习的优势相互结合,两者优势融合实现了“1+1>2”的教学效果。混合式学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助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构建学习的意义实现深度学习。为适应信息化2.0时代人才需求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
2014年,我国开启了旨在立德树人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共识,以新中考为抓手带动一线教师顺应时代要求践行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方面的一大举措。但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育人意识、理念、方式、方法诸多方面的实践素能却远远落后于新中考的要求。2017年新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也为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开启了新的探索之门,如何处理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数学概念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教学的关键在于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促进学生分类思想发展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致力于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设计分类活动、进行数学交流,从而全面而深刻地体会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分类思想。本研究力图从数学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相关理论、基本意蕴、应然状态、现实困境以及实现两者跨越的模式建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健康生活素养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关注也应当提高,而目前初中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初中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相关研究不够充足。通过对初中生健康生活素养现状进行调查,有利于发现初中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寻求提升健康生活素养的策略,这能促进初中生个人健康生活素养水平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在战场上表现出的强大凝聚力和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为日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发抗战文化资源提供了不竭的源泉。根植于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抗战精神,在实践过程的磨砺中,历久弥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着中华儿女主动承担起发扬抗战精神作用于抗战文化资源中的教育开发实践的光荣使命。抗战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主题。对抗战文化资源教育开发进行实践研究,既符合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需求,又适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为进一步落实因材施教理念,培养新时代需要的未来人才,教育亟待深化改革。此时,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劣势日渐突出,分层走班制应运而生。但是“走班制”这一新兴模式也带了一系列问题,在探索新模式的初期,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尤其需要被关注。归属感,作为人的情感寄托,在集体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处在成长关键期的初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立足于走班制下的初中学生的集体归属感进行探
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基本保障,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尤其是当前教育形式瞬息万变,在新高考模式背景下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是课堂的精髓和灵魂。英语是高中阶段外语教育的主要语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关系是影响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升和改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在新高考模式和新的外语考察模式下的一个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本质的需求。一项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让中职学校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个性,树立自信心;确立目标,形成学习动力;充分了解职业和社会就业环境。有助于他们在就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点,结合行业及社会经济环境做出最佳职业选择。这对他们一生的事业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还存在众多不足之处,需要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