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生计费用扣除标准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个人所得税生计费用扣除标准的制定一直被大众广为关注,这是因为扣除标准即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我国财税领域改革进程。虽然扣除标准经过了几次调整,但其本身机制的是非对错,仍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本文试图通过发掘费用扣除的基本理论,分析得出我国现有生计费用扣除标准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方案。本文共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阐述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明确研究的意义在于改变单纯提高生计费用扣除标准的做法,发掘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比国内外学者对扣除制度的研究,明确指数化,家庭为纳税单位,分地区测算,联系实际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框架。本文采用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创新点在于提出了生计费用扣除计算公式,不足在于公式没有经过实际检验。   第二章,阐述了生计费用扣除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生计费用是劳动者为维持生活所必须的消费支出。生计费用扣除的实质是对纳税人创造税源能力的认可与保护。保障了人类生存权,发展权,提高了国家公平分配的效率。我国现行生计费用扣除标准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多次上调,其测算依据来自于统计局测算数据,具体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乘以人口负担系数。   第三章,通过这次上调扣除标准引发的争议,发掘现有生计费用扣除存在的几个本质问题:现有制度未能反映实际住房支出差异,居住支出是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的,但民众对居住的支出与负担,是按照公允价值计价,因此存在差异;以纳税人为单位计算的全国统一扣除标准,没有准确全面考虑纳税人的家庭情况与负担能力。而国际普遍做法是以家庭为扣除单位,并辅以相关扣除项目;现有制度未能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差异,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在各地参差不齐,而生计费用扣除标准使用全国统一标准显失公平;现有制度未能反映物价波动,虽然我国从2005年到2011年中连续两次调整生计费用扣除标准,但仍未能及时反应物价变动。许多国家在本国税制设置中设计了根据物价变动自动调整生计费扣除的机制,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章,通过发掘美国,日本,韩国在扣除制度上的先进经验,以供我国借鉴。美国的扣除形式复杂而完善,指数化能联系通货膨胀情况,扣除项目较多,购买房屋的贷款利息也可以抵扣;日本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扣除规定非常详细,考虑到家庭不同情况,纳税人家庭消费支出扣除项较多;韩国的扣除制度与现实支出情况联系紧密,在成本费用扣除方面,纳税人和其长辈的保险费用、纳税人的教育、购房租房借款利息都可限额扣除,非常人性化。美国、日本、韩国三国的费用扣除各有特色,值得我们借鉴。   第五章,在政策建议部分,设计了一个附加住房支出调整项的生计费用扣除公式。探讨了公式的可行性,数据来源。并分析了公式的前瞻性,在分类综合所得税之下公式如何应用;建议我国生计费用扣除标准也应考虑到家庭实际因素,根据家庭负担不同,建立家庭申报的扣除制度,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给予低收入群体以政策倾斜;建议本着循序渐进原则,充分放权,赋予地方一定的生计费用标准制定立法权。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扣除标准。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做好监督作用;建议我国建立弹性税制,实施指数化的扣除制度。在调整生计费用扣除的幅度上,调整方式上因地制宣,选择合适的方案。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设计了一个生计费用扣除计算公式,并探讨了公式的可行性。针对我国现实扣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想法与建议。不足之处在于建议多来自于书本理论,缺少实践认知。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银行国际化与韩资银行NHB(NongHyup Bank韩国农协银行)进入中国的拓展理论。首先要阐明银行国际化的概念、动因(动机)及其趋势,再梳理文献归纳银行国际化的
本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新古典经济学生产流量概念与边际分析方法,推导出包含时间、流量、空间因素的生产理论分析框架。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出于理论抽象
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市场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商业银行纷纷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作为重点业务发展,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其在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期刊
近年来国内外热衷于研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融资行为,但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还是使用传统的融资学理论框架,这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一些融资行为无法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