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马克思的自然科学观与现象学运动的鼻祖胡塞尔的思想作比较,试图以胡塞尔在科学危机方面的现象学视野来返现马克思思想中的现象学环节。
本文首先对马克思和胡塞尔自然科学观的前提进行梳理。胡塞尔通过回溯近代客观主义的传统,批判了未经反思的理性的自明性,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先验哲学来回答对自然科学确定性的追问。马克思则指出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先于意识,从而完成了对近代形而上学的突破,并以感性活动的原则作为自然科学的根据。在此,胡塞尔和马克思都对近代以来理性的至高权威提出置疑,其中马克思明确提出须以现实地推翻物质基础的方式来实现对观念的批判,而胡塞尔只是停留于对形而上学的理论反思。
胡塞尔和马克思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科学危机的根源。胡塞尔通过分析伽利略对自然科学的数学化,提出自然科学的技术化使感性存有这一自然科学的意义基础被遗忘,从而导致科学危机。马克思则从近代科学与资本结合的历史入手分析自然科学的异化,科学危机是社会运动的产物。胡塞尔和马克思都注意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非人化,并要求重新审视感性存在来拯救科学危机。
因此,胡塞尔提出生活世界这一直接给予的自明性领域作为科学的原初根据,从而消除了思维和直观的对立,使科学世界的问题成为生活世界的局部问题。而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史的角度阐释现实的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指出自然科学和人的感性生活拥有同样的基础,从而人的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后将成为同一门科学。
胡塞尔和马克思都从生活世界的角度探索了科学危机的出路,而他们在关注的主题以及哲学境界上的差异是基于他们不同的理想。胡塞尔试图建立一种严格科学的哲学来拯救陷入危机的理性,而马克思的目的则是确立共产主义的社会状态,从而拯救人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