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以山东省费县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gs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采用粗放的发展模式,浪费土地资源,随着经济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与人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资源、环境等的承载力越来越差。对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优化国土开发空间,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等的设想。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土地整理等项目的陆续开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条新路子,那就是规划先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一项重大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规模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其次,农村居民点整理能够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为研究区域,对农村居民点整理评价理论基础、评价方法和布局优化模式进行了研究,为费县进行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集约利用土地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共赢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其他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效果评价。依据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效果评价原理和方法,构建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效果评价体系,确定评价因子及权重,最终确定各个乡镇的节地效果评价值,最终确定了各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控方向。  (2)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根据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原理和方法,选取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指标,包括地形条件、社会经济等指标,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最终确定费县农村居民点最佳布局。  (3)农村居民点整理适宜性评价。结合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效果评价结果和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评价结果,将各居民点划分为潜力优势区、低值迁并区、布局优化区和高比例区,并与实际情况比较,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最佳优化方案。  (4)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研究。根据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效果评价原理、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及整理适宜性评价结果,将费县农村居民点分为四种整理类型:分别是驻地村、中心村、保留村和迁并村,并分别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驻地村采用城镇化发展模式;迁并村采用中心村建设模式、保留村采用村庄内部优化改造模式,迁并村采用迁并模式,最终形成费县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
其他文献
为了能对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有一个全面真实的认识,作者先后到伟业投资顾问公司的房地产市场研究中心和北京通产永利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实习.参与了对北京市近几年来的住宅项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UPMIS)是为满足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需求而构建的业务化GIS应用系统.由于城市规划管理业务运用有其自
200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通知,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
在概括总结了DEM的数据来源和表示模型这些对沟谷提取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后,该文介绍了沟谷提取的基本概念,总结归纳了基于格网DEM使用D8方法的沟谷提取流程.以一个99的示例
水土保持监测指对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状况,环境影响及其控制的测定和分析,包括宏观或区域监测和微观监测.其研究在中国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一个领域,发展迅速.宏观监测的研
地籍信息系统的提出和使用已有40余年的时间.它保证了地籍信息管理的高效、持久、和谐的运转;为土地管理等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优质高效的技术保障.该文介绍了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不仅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区域或持续发展和土地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成为当代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之一.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土地利用变
党章作为立党之本,它是党的各项准则、制度的总揽,是党的理论、政治思想和组织状况的集中反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强有力的武器。中国共产党的章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
该文首先对水土流失的概念、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过程和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如何运用在水土流失领域.该文试图以湖北省襄樊市
文章首先对街道的概念作了界定,分析了街道与道路及城市的关系,并对国内外关于街道发展、街道空间、街道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作了综述.接下来对城市街道的发展史作了论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