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几十年来,国内外众多的数学专家、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对几何教学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我国原有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年)正在逐步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空间与图形”领域是由以往《大纲》中的“几何”拓广而来。拓广的目的何在?拓广的内容有什么变革?如何在“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十年来对于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实践的体验,以及对于几何课堂教学研究的热衷,笔者和身边新疆偏远地区—喀什进行新课程实验的教师一起对《标准》指导下的初中数学“空间与图形”的课堂教学展开了研究。 基于空间与图形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观察及亲身教学实践体验,提出了《大纲》指导下的传统几何课堂教学对于初中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时,阐明了《标准》指导下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对国内、外几何教学的研究进行了一些回顾、分析和思考之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几何课堂教学的研究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接着,本文对于《大纲》指导下的“几何教学”与《标准》指导下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从各个方面作了对比,从对比分析中得到“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同时,与课改试验教师一起尝试探讨了“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研究最终要回到课堂,接着,本文重点对《标准》指导下的“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实施作了阐述,研究了培养初中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性及方法与策略;探讨了现代教学媒体技术(主要是“几何画板”软件)对于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的促进作用;呈现了具体案例并进行分析,以便用一线课堂实际教学来说明“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的操作实施情况。最后,本文对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课堂教学评价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