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整个社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改革中的社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整合日益明显,在社会中出现了一个主要由贫困的农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以及城市中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体的贫困阶层构成的底层群体。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面对现实,文学界开始关注底层。从1996年开始,文学界就不断呼吁关注底层,并且积极倡导将底层的生存状态纳入到文学叙事中。新世纪以来,一大批作家投入到底层叙事的创作中,底层叙事作品纷纷涌现,底层叙事迅速成为当代文学中的一个热点现象。2004年起,这一文学现象开始进入批评家的讨论视野并逐渐成为一个延续至今的重要的文学研究对象。学界对底层叙事的讨论主要集中于“什么是底层和底层叙事”、“知识分子能否为底层代言,如何为底层代言,即文学该如何表述底层”、“如何评价底层叙事的文学性”、“如何看待底层叙事对左翼文学传统的借鉴”、“如何进行底层叙事的现代性反思”等几个方面。由于底层叙事的出发点之一是维护和声张社会的公平正义,所以底层叙事中必然会对人物的善恶美丑做出道德评价和判断。本文选择以新世纪底层叙事为研究对象,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进入新世纪底层叙事,探究其中蕴含的伦理倾向。目前,学界对新世纪底层叙事中伦理倾向的研究,揭示出底层叙事作品中存在的对伦理罪恶的批判和对道德理想的建构,以及底层叙事作品中出现的泛道德主义误区。但总体而言,当前学界对新世纪底层叙事中的伦理倾向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系统地梳理出新世纪底层叙事整体反映出的伦理倾向,对新世纪底层叙事中存在的某些伦理倾向还缺乏认识等。因此,需要对新世纪底层叙事中的伦理倾向问题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本文主要包括三章,分别是“新世纪底层叙事中的伦理批判倾向”、“新世纪底层叙事中的伦理建构趋势”以及“新世纪底层叙事中的伦理困惑”。本文第一章探讨新世纪底层叙事中的伦理批判倾向问题。新世纪底层叙事通过展示农民工在城市中遭受的侮辱与损害,控诉城市中的伦理罪恶;通过揭示乡村社会中伦理观念的畸变和乡村伦理道德的沦丧,批判乡村传统道德的失落和颓败;通过塑造一批自私自利、明哲保身、冷漠无情、歧视底层、缺乏责任担当意识的知识分子形象,谴责一些知识分子漠视公共关怀,背弃责任伦理。本文第二章研究新世纪底层叙事中的伦理建构趋势。新世纪底层叙事通过主体自觉的道德觉醒、主体对道德法则和责任伦理的坚守以及主体将道德律令内化为自身的信仰三个不断递进的层面表达了其在文学中重建伦理道德精神的理想。本文第三章揭示新世纪底层叙事中出现的伦理困惑。新世纪底层叙事中的伦理困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些底层叙事作品特别强调对底层人物的善良以及底层人物之间温情关系的渲染,从而以底层道德上的美与善遮蔽底层的现实苦难,削弱了对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二是不少底层叙事作品对底层人物的以恶抗恶行为缺乏批判和否定,反而将其作为底层追求公平和正义的合法手段;三是部分底层叙事作品在进城民工与城里人之间设置善与恶二元对立的道德图景,极力赞美农民工,贬低城市人;四是一些底层叙事中由于作家的价值误区呈现出非道德化的叙事倾向。新世纪底层叙事中的伦理困惑反映了底层作家伦理道德立场的模糊和暖昧,需要对此进行批判和澄清。 通过上述的论述,较为系统地把握了新世纪底层叙事中的伦理倾向,看到新世纪底层叙事的价值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底层叙事伦理倾向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展望和预测,希望底层叙事一方面能够将伦理批判和伦理建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批判中重建新的伦理维度;另一方面能够坚持“纪实传真”的伦理原则,在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中对底层群体的生存状况进行书写,塑造出客观、真实的底层人物形象,并且要传达出明确的道德判断立场,避免使阅读者在道德上产生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