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的假面剧》是奈保尔最新的游记作品,他的游记作品主题明确、言辞犀利。他的游记作品以记录第三世界国家为主,在以往的游记作品中,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文化有过言辞上的抨击和鄙视,也有过情感上的包容和同情。寻求身份认同是奈保尔游记的永恒主题。在《非洲的假面剧》中,奈保尔以一种更加客观纪实的态度,考察非洲的信仰问题,每到一处他都尽量做到让每个被采访者自已讲述非洲的信仰而不加任何主观的评价。这一部旨在讲述非洲信仰的作品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奈保尔,对奈保尔的游记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有了一番新的定义,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奈保尔创作的认识。在《非洲的假面剧》中,奈保尔先后到达乌干达等六个非洲国家,他真实、客观的纪实最大程度的给读者还原了非洲信仰的本质。奈保尔也多次重申,信仰问题是他这次非洲之行的主题,我们要关注多样文明视域下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信仰,只有了解,才懂得尊重,这一点也是奈保尔写作态度转变的表现之一,也是他通过写作来寻求和丰富人生意义的完美收官。本文运用新文化地理学理论中的地点、景观、空间研究视角探讨了《非洲的假面剧》这部旅行作品的“信仰”主题。整合文化研究、空间研究与地理研究的理念诉求,把文学现象置于这样一种研究视域下进行观照可以实现一种作家研究与作品研究相结合、地理研究与文学研究相结合、地理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效果。本文首先从作者研究出发,分析作者受多重文化背景影响形成的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以及在他的虚构类和非虚构类作品中表现出的个人信仰、东方主义视角下的西方现代文明和对不同文明之下族群信仰的态度。重点分析他游历第三世界国家后对此态度的转变,即从写作之初带有“东方主义”色彩的严责批判转变为多样文明视角下的包容与尊重。其次,从作品《非洲的假面剧》中大量的景观描写和空间书写出发,重点分析文本中地点、景观描写的文化意义和他们对于空间书写而言的隐喻意义。景观形态研究转向景观的符号学意义研究即注重景观的象征性研究是本文的重要研究内容,此转向研究体现文本中景观描写强烈的文化、政治、宗教、信仰倾向,最终旨在说明在《非洲的假面剧》中,景观的符号学意义就是非洲的宗教政治和宗教信仰。最后,通过分析奈保尔笔下的非洲传统信仰,表明了非洲大陆根深蒂固的信仰体系和非洲人对信仰的固执。非洲是一个笃信宗教、信仰至上的地方。非洲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信仰,非洲人的生活各方面都与其信仰有关,所有的这些信仰形成了一种非洲特有的信仰体系。非洲的宗教只是其信仰体系的一部分,除宗教外,非洲的信仰体系集合了非洲的神话、祖先祭祀、图腾崇拜、禁忌、巫术、入门礼、割礼、习惯法、非洲艺术、神明对话等。本文拟从新文化地理学理论的地点、景观、空间视角,从作者研究和作品研究(景观和空间研究)两个方面探究扎根于非洲文化、根深蒂固的信仰体系,以此来说明其不同文明和族群之下的信仰的本质。对于文本中丰富的空间书写,本文将重点研究空间的文化性,通过空间隐喻来表现非洲“信仰固执”的主题。从空间的科学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通过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一系列空间书写分析研究,把空间看作是文化建构的能动力量。通过对作品中地点、景观和空间文化性和社会性的研究,阐释说明作品的主题,即“信仰”无关经济、无关政治、无关地域、无关时空的本质,对不同文明之下族群的信仰要给予尊重,尊重异质文明的信仰就是尊重他者的生命。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探析了《非洲假面剧》中“信仰固执”主题以及用新文化地理学理论中的景观、空间研究视角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采用新文化地理学理论对奈保尔的旅行作品进行研究,在目前国内来看有一定的新意,也为后来者研究奈保尔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