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棚户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大的民生工程。棚户区中危旧房屋较多、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功能构成也与时代和城市空间严重脱节,在低下的物质环境下掩藏着更深刻、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棚户区改造的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忽视原住居民利益的城市形象美化、片区中产化,忽视城市机能修复的单纯对住房质量的提高、忽视城市记忆的简单推倒重建等,都使得棚户区的改造结果不够令人满意。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公共空间作为切入点,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综合运用人的需求理论、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公共空间交往以及外部空间设计理论对城市棚户区改造展开研究,并试图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首先,本文对城市更新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行了梳理,对相关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研究,并分析棚户区的形成及其物质环境、空间形态、社会关系等特征。基于有机更新对城市棚户区公共空间重构的影响要素进行剖析。其次,以有机更新理论为基础,选取了成都市具有代表性的若干案例进行了实地调研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设计实践,分别对城市棚户区改造前的公共空间特征、改造的内容和手段,以及改造后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城市设计相关理论对城市棚户区公共空间重构的构成要素进行进一步分析,梳理棚户区公共空间重构的内容构成。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棚户区改造中的基本原则,并从空间秩序、空间形态、空间功能、空间场所四个层面提出棚户区公共空间重构的设计策略。城市棚户区更新不仅是物质水平的改善,还包含城市空间的梳理、机能的修复、以及人文环境的重塑。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棚户区的改造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