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类所导致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即AIDS)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了30余年,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找到能够彻底清除病毒感染并治愈AIDS的方法。本课题组主要致力于治疗性艾滋病疫苗(Therapeutic HIV vaccine)的研究,导师曾毅院士在国内外首次提出HIV多载体疫苗序贯重复免疫的策略,并在小鼠及恒河猴实验中证实该策略能诱导较强而且持久的HI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提示该策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另外,基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HIV疫苗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都显示可有效控制病毒载量,我们拟在多载体疫苗序贯重复免疫的策略中增加这种DCs疫苗的应用。本研究目的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表达不同亚型基因候选艾滋病疫苗并进行免疫原性评价;同时也对负载Ad5-HIVgag/env的DC疫苗进行免疫原性评价为后期进一步进行包括上述各种疫苗在内的多载体疫苗联合免疫方案的优化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对表达HIV-1 CRF01_AE亚型gp145和gp160基因的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表达gp145和gp160基因的DNA疫苗都能够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反应峰值分别出现在免疫后3w和4w,表达gp145基因的DNA疫苗免疫后诱导的HI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更快达到峰值,pVR-AE gp145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明显优于pVR-AE gp160,在后续研究中将选择pVR-AE gp145疫苗与其他载体疫苗进行联合免疫的进一步评价。其次,构建了表达HIV-1 B/C亚型ga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疫苗(rAd5-HIV B/C gag),并对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ELISPOT结果显示,rAd5-HIV B/C gag免疫2周后,在小鼠内检测到了高水平的Gag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此外,还在小鼠体内评价了负载Ad5-HIV gag/env的DCs疫苗的免疫原性。首先用贴壁法分离纯化BALB/c小鼠DCs,并通过细胞因子诱导DC细胞成熟后,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DC纯度。利用重组腺病毒Ad5-HIV gag/env感染DC细胞,制备DC疫苗,并用所制备的DC疫苗单独或联合免疫小鼠,在免疫后的不同时间点,用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体内HIV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强度。结果显示,Ad5-HIV gag/env负载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可以在小鼠体内诱导较强的HIV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上述的DNA疫苗,Ad5疫苗和负载Ad5-HIVgag/env的DC疫苗都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评价这些疫苗在小鼠体内序贯、重复免疫的效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