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软件产业超越其自身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带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起到倍增效应。为了抢占经济制高点,就要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路径,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经济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创造合适的外部环境,制定合理的制度以达到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这就需要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合理性加以分析。由于不同的软件保护方式都有其利弊,因此,本文就是通过对各国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实践的分析,并针对软件的具体特点以及我国的具体情况,寻找合适的软件保护制度,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了各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并采用案例及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及可借鉴之处。(2)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相关资料,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3)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对我国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合理性提出建议。通过对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示,得知我国大多数软件知识产权律师、学者更倾向于利用版权法对软件进行保护。被调查者期望的版权保护期限为13.14年,专利的保护期限为6.64年。这也说明被调查者希望通过减少保护期限来促进软件的更新。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还是希望能通过专门立法对软件进行保护。但调查也显示大多数律师并不支持对软件进行专门立法保护。被调查者普遍支持专门立法的保护强度高于专利保护的强度。对软件进行专门立法保护的年限平均值为6.73年,比期望的专利保护年限略微高一点。多数被调查者赞同对软件进行版权、专利和商业秘密的组合保护。希望现有法律能各取所长,对软件进行合适的保护。软件专利审查制度受审查人员及审查判断标准的严重影响。因此要想完善审查制度,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审查标准并充分运用审查人员先进的经验。通过归纳比较我国和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发现美国近年来的倾向是,回归版权保护的保守阶段,即缩小版权保护范围,防止垄断,为新软件的开发者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美国的软件专利保护曲曲折折,虽坎坷,其保护范围却在不断扩大。相对于美国,我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同国际接轨,没有经历不同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国软件著作权保护的立法进程,有着美国施加影响的明显痕迹。中国的软件保护立法进程,既缺乏中国本土的经验,又没有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权衡每一次提高保护水平的可行性和利弊,从而使得这一立法进程带有明显的因时造法、应急立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