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国作为一个独立的诸侯国在春秋时期拥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秉承夏商周三代文化之传统,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其作为儒家的发源地,对于儒家一脉的文学思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春秋时期的鲁国文学作为春秋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春秋文学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从先秦至今,大批的文人学者致力于春秋文学的研究,而这些被研究的文献经过研究者们不断地研究阐释并被赋予新的意义,成为经典。这些文献很多都与鲁国有关系。例如《诗经·鲁颂》《春秋》以及在《左传》《国语·鲁语》《论语》等文献记载的鲁人的文学作品,它们构建了春秋时期的鲁国文学王国。 诗学活动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期的鲁国文学的诗学活动主要包括鲁人诗学创作——《鲁颂》、鲁人用诗活动——赋诗、及鲁人歌辞。代表鲁国中兴的重要文学作品《鲁颂》作于鲁僖公年间是鲁国的大夫所作。它主要有四篇,总体上是颂扬鲁僖公的,具有风的倾向,是善于在词语往复中渲染气氛表达情感的现实主义作品。《诗》既可作为外交辞令语言又是一种对内流行的政治话语,在《左传》《国语》的记载的鲁人赋诗的数量是最多的,充分展示了鲁人的文学素养。鲁国之“歌”也可作为与诗相关的文学活动成为鲁国文学的组成部分。 在《左传》和《国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鲁人的言辞活动,这些言辞被后世立为典范,也是鲁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左传》中关涉鲁人的言辞主体主要是国君、士卿大夫、家臣及士庶。按其应用方式可分为应答文,谏文,及议论文,三者划分的界限并不清晰。这些辞文的风格也随着时代需要发生变化,大体是由典雅庄重为主到务实尚简后发展成为剑拔弩张、大开大阖的风格。 《春秋》中言事相兼而成的叙述模式及婉曲之笔的应用对后世史传文学产生很大影响。而左丘明依据《春秋》而修的《左传》成为史传文学之典范。孔子的诗论则是以其思无邪、尽善尽美、温柔敦厚的特色成为后世诗学理论的典范。 春秋时期的鲁国文学的内部有一根礼乐思想的脉搏在跳动。它承传于周公并不断地发展,它在发展中转变,孔子思想的出现就是一个例证。总之,鲁国文学作为一国文学有自己独体的美丽之处,它让鲁国文学开满了礼乐之花,虽然其内部有些摇摆不定,但与齐国文学相比又具有稳定性,与楚国文学相比又过于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