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项目制成为社会治理创新和政府制度创新的重要抓手,在基层治理领域广泛应用。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制早已深入嵌入其日常化运作中,并对基层治理尤其是城市基层治理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但是已有的文献并没有对这一领域给予充分的关注。已有研究已经发现,项目制的内在运作机制与基层治理的运作逻辑存在张力,那为什么项目制运行还能在基层治理场域广泛运用?究其原因,可能需要对以下子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以项目制的方式运行机制是什么?在基层治理场域中的各主体会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进行应对?这种运行方式对基层治理结构产生什么的影响?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因此,本文选取W市S街道“三社联动”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作为研究案例。通过文献分析法归纳出项目制的一般特征与核心制度逻辑,并以此为分析框架先展现案例中各主体在项目制运行中的行为策略,再从中总结归纳这些行为策略背后所反映的项目制对治理结构的影响,然后分析造成这种影响的关键条件,最后为优化基层治理,提高项目运行绩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经过研究,本文发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项目制运行机制在于基层治理主体内部的横向竞争、主体间权力关系的纵向互动,其实质是利用增量资源激发了发包方政府部门、项目落地基层政府和社区、承接项目社工机构积极性的再分配机制;在项目制运行下,基层治理场域中各主体为了争取有利于发展的项目资源而采取了多样化的行为策略。在这些行为策略背后,反映了购买服务的项目制运行对基层治理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治理参与主体和主体间的互动规则两个方面。在治理主体方面,项目制运行使得以专业社工机构为代表的社会部门深度嵌入到了基层治理结构中,有效解决了其“悬浮化”的困境。项目制运行也激活了基层治理场域旧有主体的积极性,使得社区开始关注于自身内部资源整合和服务基础建设,自我行动能力显著增强。在主体间的互动规则方面,由于项目制运行机制的竞争性再分配属性,为了能获得项目所带来的资源增益与政绩效果,基层治理场域中各个主体必须要建立互利合作的互动关系;作者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项目制运行通过构建基层治理主体利益相容的制度激励、整合项目制目标与基层治理目标的方式弥合了与基层治理的张力,使得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运行中并没有出现传统项目制中的项目非持续性、对基层治理根本激励不足的问题,而是步入了良性运行、持续性发挥激励作用的轨道。因此,为了提高项目制运行效率,优化基层治理结构,本文在对上述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和讨论的基础上,从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具体来说,政府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完善政府内部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项目发包部门要优化项目管理;社区要转变工作观念,强化民主协商功能;社会组织要提高项目经营能力,深度嵌入基层治理结构。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分为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实践上,契合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化广泛运作,同时涉及财政资金、社会影响逐渐增大的大背景,为如何促进购买服务项目化运行良性发展,调动基层治理各主体积极性,优化基层治理结构提出了政策建议。理论上,扩展了项目制运行的边界性研究,即探明了项目制运作能够良性运行、持续性发挥激励作用的边界性条件,为更加深入的理论化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