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状甲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瓣状甲是存在于我国许多汉族人群中的一种性状,其表现为小趾趾甲分瓣。为了对瓣状甲的类型、遗传方式及其分布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本文选择了晋、陕、豫、苏、浙、赣、闽的七个农村社区进行了调查。同时,选择了10个微卫星位点对调查人群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将调查人群的遗传多态性与瓣状甲的地区分布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绝大多数瓣状甲分为两瓣,占98.82%,少数可分为三瓣,占1.18%。   2.瓣状甲可大致分为清晰型、融合型和退化型三种类型。   3.晋、陕、豫、苏、浙、赣、闽的瓣状甲频率分别为79.17%、79.51%、63.74%、62.45%、62.54%、36.29%和3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瓣状甲在男性中的频率为60.11%,在女性中的频率为5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瓣状甲的年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0-4岁组的频率显著小于其它年龄组。   6.瓣状甲单侧发生的比例为31.91%,双侧发生的比例为68.09%;单双侧瓣状甲在男性中的频率分别为17.99%和42.12%,在女性中的频率分别为20.21%和39.27%;单双侧瓣状甲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7.通过对85个核心家系和两个完整的三代家系的系谱分析发现,瓣状甲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性状。   8.在晋、陕、浙、赣、闽五个人群中,10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9.根据D7S820、D13S317、D3S1358和VWA四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了五个人群间的遗传距离,用不加权聚类分析法对其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山西、陕西、浙江和江西人群聚为一类,福建人群则单独为一类。   10.在有无瓣状甲的人群中,10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对动物芥子气全身吸收中毒防治药物及救治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实验确定了4mg/kg体重中毒剂量作为用于芥子气防治药物筛选实验的SD大鼠中毒剂量并建立相应模型。
本文在可交换的条件下,当响应变量为多维时,研究利用多维结构回归模型求总体平均处理效应的估计方法,讨论混杂偏倚的控制问题,分析混杂因子和测量误差对总体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的影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PARP1基因的发卡样siRNA(smallinterfereRNA)真核表达载体,利用siRNA载体来抑制PARP1基因的表达,从而探索PARP1蛋白在氢醌细胞毒作用以及DNA甲基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