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视角下中国神话跨文化传播研究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okenhv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话学肇始于19世纪,兴盛于20世纪初,而该时期的汉学研究也处于业余汉学向专业化汉学的过渡时期。同时,19世纪初中国近现代化报纸产生,西方的民俗学研究刚刚起步。在殖民主义与西学东渐大背景下,传教士、外交官、商人等来到中国,通过报刊等媒介对外译介和传播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大部分报刊旨在译介中国,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便于外国人与中国通商、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英文报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整理和研究19世纪在华英文报刊中的中国神话故事,从阐释学的视角通过五个章节来呈现中国神话跨文化传播的特征。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创新思路。第二章,从19世纪中国神话传播的载体入手,分析19世纪中国神话跨文化传播的报刊特征与传播意义。第三章,分析19世纪在华英文报刊中的中国神话跨文化传播特征,该部分从传播者、传播主题、传播内容特征等角度分析。第四章,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国神话的解读,从神话人物、神话观念、元素等角度分析中国神话故事的解读。第五章分析中国神话故事跨文化传播的重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用阐释学的视角分析19世纪在华英文报刊中的中国神话故事的跨文化传播,诠释学着眼于跨文化传播的理解与意义建构,强调从视域,也就是从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语境去理解跨文化现象。研究发现,在诠释学视阈下,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制约、理解的历史性和由此而产生的偏见是神话故事传播变异的根源。在诠释学视阈下,传播者的文化身份、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和跨文化中的文化差异等因素对中国神话的解读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无论是文化输出国还是文化输入国的传播者,都务必要克服理解的历史性的局限性,发挥传播者自身的文化身份的积极作用,优化传播策略,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在传播活动中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出发,才能够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英语世界的传播。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胸腔镜治疗老年纵隔肿瘤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4例纵隔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各32
新形势下国企工会应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将工会干部队伍作为开展工会工作的人力保障、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工会干部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讲
报纸
<正>"一带一路"这一世纪性战略的提出,又一次将世人的目光引向中国西部,而中国西部如何承载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牵欧洲经济圈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关乎中国
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必然存在一个文本的空间作为叙事场景。人的思维投射在其所存的空间之内,使得空间成为一个形象化的意象。空间的意义固然具有普同性的认知基础,但也可能因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城乡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农民工这个大规模的特殊群体。农民工作为城市中的边缘群体,一直受到各种不平等待遇,其社会养老保险也得不到应
随着海上石油运输量的增加,全球海洋环境的油污风险日益加大。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量急增,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高频率的船舶活动也使我国海域面临的油污染日趋
目的探讨Ki67在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在27例患者瘢痕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瘢痕癌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7例患
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对集中地发生在特定层面上,我们称其为技术界面.分析了技术与人之间所形成的操作界面和虚拟环境,探讨了技术发明与使用背后所隐藏
强夯法自1969年发明以来,在国内外均得到广泛的运用。强夯法一系列的优点,使得这种方法迅速成为地基处理施工中的宠儿。强夯法以简单、高效、造价低廉等特点被广泛使用。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