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蛟河不同更新方式的红松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对照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123456789dt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但由于上世纪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原始阔叶红松林多被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所取代。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加快林下红松恢复,加速阔叶红松林演替进程,因此对于红松光合生理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探讨人工促进红松天然更新的可行性及不同采伐强度对红松人工移植苗的生理影响,本研究对比了东北东部山区针阔混交林不同采伐强度样地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光合生理特征,以及不同季节遮荫对红松幼苗的存活、生理、生长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红松人工移植苗和红松天然苗的光合生理表现无显著差异,6-7年红松人工移植苗在林内适应良好;(2)在对照样地、轻度采伐样地、中度采伐样地、重度采伐样地中,6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在中度采伐样地(郁闭度0.6)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郁闭度0.9)和轻度采伐样地(郁闭度0.8),7年生红松人工移植苗在中度采伐样地的光合效率最低,因此红松人工移植苗在中度采伐样地的光合表现较差;(3)非生长季遮荫和全年遮荫的红松幼苗成活率低,在造林实践中不建议将红松幼苗栽植于以针叶树种为主、全年郁闭度高的林分。研究从光合生理角度探讨了红松人工移植苗在不同采伐样地下的适应性,结果可为东北针阔混交林人工促进红松更新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杏鲍菇菌糠(pleurotus eryngii substrate,PES)是杏鲍菇采摘后废弃的培养基,其产量大、价格低廉,长期以来菌糠的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堆弃,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菌糠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较高,具备反刍动物饲料化利用的潜力。因此开发菌糠作为反刍动物粗饲料具有重大意义。本试验以湖羊为研究对象,研究PES对湖羊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瘤胃形态发育的影响,探究PES作为湖羊粗饲料的应
40年改革大潮激荡八方,40年春华秋实谱写华章。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中华民族英雄儿女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宏大壮观的发展史诗。人民军队一代代官兵牢记使命、肩负重托、勇于改革、锐意创新,用青春铸就忠诚,用拼搏成就梦想,用青春接力奋
期刊
学位
文章以《人体及动物调节》专题为例,对概念模型应用于解题过程提出几点建议策略:合并同类概念模型、准确还原概念模型、对概念模型不断完善修正、结合情景灵活调用概念模型,以帮助学生在解题应用过程中深刻了解概念的涵义,锻炼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以及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解题的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