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作家金宇澄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繁花》,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最独特的经典作品。小说以家庭背景各异的三个上海男性阿宝、沪生、小毛成长经历为主线,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30年间变迁中的上海的城市和上海的人。本文以《<繁花>的空间叙事研究》为论文主题,以《繁花》小说的文本为研究对象,摘取西方文学理论中对空间叙事的研究,结合近年我国文学理论中对空间叙事新的解析,从新的视角来研究《繁花》,体会小说的精妙和内涵。对空间叙事研究的意义是为了寻找空间在小说叙事中所起的推动作用,理清空间因素在叙事过程如何打破时间叙事的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其成为在叙事空间表现小说的艺术手法。本论文分为引言、正文三章和结语共五部分。引言分为四部分:作者生平简介、研究现状、空间叙事理论概述、研究意义及方案。首先概括和总结了作者金宇澄的个人背景和学术界对文本的研究成果。其次梳理了国内外对空间、空间叙事学理论研究的历程,借以论证《繁花》中空间叙事的艺术表现。以空间叙事的角度来分析结构作品,有助于开阔研究视野,深刻体会作品的内涵。第一章分析《繁花》的空间叙事的形态。从它的空间感的形成和空间叙事的表现形式两方面入手,首先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包含个人情感因素内因和叙事学理论发展的外因。归纳其空间叙事的表现形式有地理空间、社会空间、语义空间、魔幻空间。第二章研究《繁花》空间叙事的技巧。作者通过对空间中的时间压缩、空间的转换和语言的改造,利用强调空间、虚化和切割时间、空间的重叠交替、视角转换、语言改良等叙事手段,将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社会大背景下上海滩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呈现出来。第三章探讨《繁花》空间叙事的功能。根据《繁花》的空间意象分为城市式、集体宿舍式、沙龙式、道路式四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空间意象怎样推动小说叙事的进程,空间意象的叙事功能在文本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