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污染足迹模型的重庆市农业污染压力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是有着典型城乡二元结构的直辖市,农村面积大,农业人口多。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迫于农业产品供给压力,种植业过度施用化肥,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流失的化肥和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污染物使重庆市水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基于此,本文从整体上定量分析重庆市农业污染物入河量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对其进行评估,旨在为重庆市水环境保护决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三峡库区水安全提供思路。本文综合考虑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首先计算出重庆市农业污染物(COD、TN和TP)的入河量,对重庆市农业污染物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其次,借助―污染足迹‖模型,计算农业有机污染物(COD)、总氮(TN)污染足迹,同时分析污染足迹空间差异;再次,构建了农业污染压力模型,定量评估了重庆市农业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影响程度。得出的结论如下:(1)重庆市农业有机污染物(COD)入河量为87882.712吨,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空间上,渝东南区和渝东北区的区县COD入河量较低,城市发展新区的区县较高。农业污染物总氮(TN)入河量为27972吨,主要来自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空间上,都市功能区和渝东南区的区县TN入河量较低,城市发展新区高。农业污染物总磷(TP)入河量为3409.252吨,主要来自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南区的区县总磷(TP)入河量低,渝东北区的区县较高。(2)重庆市农业有机污染物(COD)污染足迹为129620hm2,主要来自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COD污染足迹较少。空间上,渝东南区的区县COD污染足迹较低;荣昌县的COD污染足迹最高,万州区次之。农业总氮(TN)污染足迹为563948hm2,主要来自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最低;都市功能区的区县的总氮(TN)污染足迹较低,城市发展新区的区县较高。(3)重庆市人均农业COD污染足迹为0.025hm2/人,但区县差异明显。城市发展新区和渝东南区的区县农业COD污染足迹较低,都市功能区和渝东北区的区县较高。人均农业TN污染足迹为0.107hm2/人,各区县人均农业TN污染足迹差异大。农业万元产值COD污染足迹为0.0041hm2/万元,各区县差异明显。万元产值TN污染足迹为0.0178hm2/万元,空间上,城市发展新区的区县万元产值TN污染足迹较低,渝东北区和渝东南区较高。(4)重庆市农业污染足迹是重庆市水域面积的2.568倍,污染承载力为219638hm2,污染赤字344307hm2,农业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已超出环境的承载力。空间上,污染赤字严重的区县主要分布在城市发展新区。重庆市农业污染压力指数为2.568,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区县主要分布在城市发展新区。若要减少重庆市农业污染,重点应该放在整治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将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统一起来,将畜禽养殖业粪尿资源化、肥料化,减少种植业化肥施用量,提高作物对化肥吸收利用率,建立农业缓冲带,发展生态农业,以期减少污染物入河量。
其他文献
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基于用户特征将用户对微博转发量的影响力进行量化,提出了一种微博预警算法。首先,分别研究了大转发量与小转发量的微博作者的用户基本特征,获得其中对
幽默是人的一种潜在本能,是一种精神调节剂,它能减少人们的压抑和忧虑,有益于身体的健康,维护心理生理的平衡,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一、幽默广告的独特魅力和优势一个成功的广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史》即将由武汉出版社出版。该书由上海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上海教育学院、湘潭大学、衡阳师专、武汉大学、湖北教育学院、江汉大学等
<正>多数时候,大家在眼镜店配隐形眼镜时,店家推荐的都是类似软软的一层薄膜的隐形眼镜。这被称为是隐形眼镜中的软镜。但放在温医眼视光医院配镜部柜台里的这款隐形眼镜,初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模式的转型、教学模式的革新等因素使得团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团学工作项目化管理所具备的创新高校团学工作机制、提升高校团学工作水平及提高
<正>这次现场会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市委市政府今年"五水共治"的工作部署,专题研究部署"水岸同治"攻坚工作,加快打造美丽浙南水乡。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切实把"水岸同治"作
期刊
液压支架是煤炭综采设备“三机一架”中的关键设备,其作用是支撑矿井顶板,保障作业空间的安全,推移工作面中的刮板输送机与采煤机。液压支架的普遍应用不仅提高了采煤综合机械化
<正> 金银花又名银花、双花、忍冬花,属忍冬科忍冬属植物,是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其茎、叶、花、果均可入药,尤以花蕾药效最高。因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等预防保健功能,被誉为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的中水回用现状和处理技术,分析了中水回用的效益及发展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