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和谐民族关系事关国家的发展与繁荣。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怎雷村水族与苗族分族而居,两族在交往互动过程中显现的“分”与“合”,体现了两族的“边界”与“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出共生共存、和而不同的“和谐共居”图景。见微知著,深入剖析怎雷村和谐民族关系形成的机理及内在逻辑,不仅可为其它地区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提供借鉴,也可为和谐民族关系理论构建提供有益启示。本文采用民族志方法,从共时性角度,基于水、苗两族交往交流、共居共融的现实场景,通过对双向交流与互动的个案考察,分析研究水族与苗族交往互动的路径、方式与过程。一方面管窥多民族村寨族际交往互动的载体、内容、过程及导致族际和谐的机理与机制;另一方面尝试探讨和谐民族关系的内在逻辑及其宏观层面建构的理论问题。本文从代表文化层面的文化互尊互容机理、代表个体层面的人际双向交往机理、代表经济层面的经济互助机理、代表权力层面的权力制衡机理等四个方面入手展开研究。通过对节日双向认同、传统礼俗互渗、鬼师通用、语言互用、“人吃人”与客拉客、转转酒喝到黑、窜寨子与走兄弟、打老庚、找干亲家、人到情到、送情送义、帮工、讨活路与找活路、亲帮亲与邻帮邻、送钱与讨钱、帮他人也就是帮自己、苗族放蛊与水族施法术等研讨,展示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及方式,回答“多民族村庄族际间为什么能够和谐共居”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多民族共居村寨内部认同机理从自在到自觉的形成过程,从而对多民族和谐共居村庄进行“生存性智慧”的理解和民族学的解释。通过对水、苗两族诸多层面互动交往田野故事的研讨,本文归纳出怎雷村和谐民族关系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一,文化的互尊互信同构两族的文化认同,从双向文化理解发展到共同的文化欣赏;其二,多途径而独特的日常交往打通民族交往的私人情谊管道,打破了民族边界,建构起和谐的人际和族际交往场域;其三,两族婚姻文化的双向认同与融汇,体现两族趋和谐交往交流,形塑了两族和谐关系;其四,经济生活的互帮互助为族际和谐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建构并整合村庄的命运共同体及社会共同体理念;其五,乡土权力的均衡互动化解族际冲突,形塑了多元共融的怎雷村基层社会;其六,基于差异的民族生态,追求民族认同与地域认同的重叠共识,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了互补共生的两族关系。本文立足于两族互动交往的独特场域,基于以族际互动为中心的诸多田野个案的梳理与剖析,探讨了民族交往交流及多民族和谐共融的一些基本要素与启示:其一,国家在场是族际和谐的动力与导向;其二,全面交往互动是族际和谐的必要条件;其三,认同机理和保障机制的形塑与建构是族际和谐的必要保证;其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族际和谐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