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奥氏体不锈钢冷拉拔及退火过程微观组织演变行为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EBSD、TEM、XRD、OM和显微硬度等材料表征方法,系统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冷拉拔及退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通过EBSD、TEM、XRD、OM和显微硬度等材料表征方法,对冷拉拔过程中304奥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拉拔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晶粒沿拉拔方向被拉拔成纤维状,同时表面和心部出现变形不均匀现象。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形变诱导马氏体的含量增加,形变诱导马氏体的分布并不均匀,中心区域含量最高,表面最低。通过EDS能谱分析发现,不同变形量的钢丝样品在纵截面三个不同区域元素分布情况相同,即沿钢丝样品边部至中心无明显元素偏析。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样品的抗拉强度增加,塑性降低。相同变形量条件下,钢丝横截面上的硬度值沿半径方向从表面到心部逐渐增加。
  随后将不同变形量的样品分别在700-800℃进行不同时间的退火处理,通过EBSD分析发现:当退火温度比较低时,变形量是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退火温度低,再结晶形核和长大的驱动力比较小。再结晶晶核总是在塑性变形引起的最大畸变处形成,依靠消耗周围的高能量区才能长大成为再结晶晶核。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会产生更多的高能量区,从而有利于再结晶晶核的形成。退火温度升高到750℃,临界形核尺寸降低,大部分的变形区域都能够满足再结晶形核对储存能的要求,因此变形量对再结晶的影响作用逐渐降低;当退火温度达到800℃时,高温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临界形核尺寸,变形量对再结晶的促进作用已经低于退火温度,变形基体大部分被再结晶晶粒所取代。再结晶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退火时间的延长以及变形量的减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再结晶过程中发现了薄片状的{111}退火孪晶组织,退火孪晶体积分数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和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形变组织在退火过程中出现了<111>//DD和<100>//DD织构并存的现象;在相同的退火时间下,变形量为33%样品的<111>织构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而变形量为77%样品的<111>织构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在相同退火温度及退火时间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111>织构强度逐渐增加。通过退火后的硬度值分析发现:钢丝的硬度值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当退火温度比较低时,回复软化作用使硬度值减小,随着变形量的增加,细晶强化作用使硬度值增大,因此随变形量的增加,硬度值会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当退火温度升高到800℃时,细晶强化作用使钢丝的硬度值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大。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重要,将数学活动渗透到数学课堂中,以“小形式”在数学课堂中展示,使数学中许多抽象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变得具体、易懂、有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由此引发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巨大的。  【关键词】课堂 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 精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38-02  教师能否对教材既做到准确理解,又能够灵活驾驭,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对比新旧教材,重组不同版本的教材,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用活用好教材,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从中传递的知识结构与思想方法。  策略一:对比研读,用活教材。  新课程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65-02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安排了“果酒、果醋的制作”,为了便于其实验材料葡萄的获取,教师用书将实验安排在9-10月,而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是在春季学期教学,这与实验安排相关矛盾且葡萄价格很高。我们用“红茶菌饮料的制作”来替代“果酒、果醋的制作”其效果非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是当代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中学生的现在、未来,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同时又是在校外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身为家长,如何跟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交流与沟通,让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是摆在每一个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 心理沟通 现状调查 心理沟通 对策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61-0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中生物新课标中更是强调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考试大纲也强调生物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题占分比例大,是一个难点,学生得分低。其原因在于高考是能力的考查,实验题不会直接考教材实验,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期刊
现代光学中,如何实现在纳米尺度上对光的调控是人们长期研究的问题,这对于能源和信息等领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亚波长的超材料能够实现对入射光相位、偏振、振幅的有效调控。尽管能够借助于先进的纳米加工工艺(如电子束刻蚀,聚焦离子束刻蚀等)实现器件制备,但是对于结构复杂的器件而言,上述制备手段存在时耗较长、费用昂贵等不足,因此很难实现大面积,高通量的生产。
  胶体刻蚀不同于电子束刻蚀或者聚焦离子束刻蚀等传统的光刻技术,它具有成本低,制备快,产量高的特点。此外
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镁及其合金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航天、电子以及生物等多个领域。但是镁合金强度低、塑性及成形性能差,使其应用受到局限。因此,研究镁合金强韧化机理并制备强塑性匹配优异的镁合金,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课题选用Mg-3Gd(wt.%)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应变热轧及后续退火工艺,分别制备得到形变、非均匀异构、细晶和粗晶结构试样。综合采用拉伸、应变速率敏感性、塑性应变比以及杯突实验,全面衡量Mg-3Gd合金力学性能指标;利用电子通道衬度、电子背散射衍射、X射线衍射以及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
随着绿色可持续清洁能源的兴起,开发出一种简单方便高效的能量储存与转换装置变得尤为重要。目前主要的储能器件是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后者拥有比前者更大的工作温度范围、更长的循环使用寿命、更好的环境友好性和更大的功率密度。限制超级电容器产业化的最大短板是较低的能量密度。因此,本项研究以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为目的。设计出结构独特的有序介孔碳材料,并与赝电容性能极佳的过渡族金属复合,利用二者不同的储能机理,开发出具有实际价值的超级电容器。
  ①本项工作设计了一种新颖的有序多孔碳(SBA-C-K-N)
Al-Zn-Mg-Cu系铝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蚀性,在航空航天以及水陆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微合金化可以有效提高铝合金性能。在铝合金中加入Sc可以细化合金晶粒、抑制合金再结晶和提高合金性能。
  本文在Al-Zn-Mg-Cu-Zr合金中添加不同含量的Sc,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三维原子探针(3DAP)、维氏显微硬度计及电导率测试仪等设备对不同状态的合金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探讨微量Sc在Al-Zn-Mg-Cu-Zr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机理,对合金淬火
镁合金作为密度最低的金属材料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航空航天、军事工业、汽车轻量化等行业具备其他金属材料难以替代的优势。但是镁及镁合金自身绝对强度较低,这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孪生是其室温下主要的塑性变形模式之一,且可以细化晶粒提升强度。
  本文选取了Mg-15Gd和EW75稀土镁合金作为研究材料,尝试利用三向多道次压缩加工在其中制备出高密度孪晶,并研究了三向压缩加工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主要发现如下:
  ①三向压缩变形可以累积较大的变形量,引起强烈的加工硬化,产生{101?2}孪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