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式十分严峻。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热点问题,面对如此紧张而巨大的就业压力,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办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社会体育作为新专业具有学科理论研究、办学思路和学科构建还不够深入和完善等问题,培养的毕业生市场就业情况如何,将是社会体育专业院校师生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山东省作为人口和体育大省,响应社会体育事业发展也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自2001年到目前为止山东省已有山东大学、山东体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陆续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十余年时间里已培养了大批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是高校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合理与否的直接体现,因此,研究山东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山东省社会体育专业就业情况的初步探索,通过山东省就业指导中心和山东省教育厅获得的数据分析,初步了解到山东省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偏低,低于山东省整体平均就业水平。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的情况,本文选择了山东省开设该专业的8所高校,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各高校培养的2013届毕业生展开调查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的就业情况、个人就业观念、专业技能储备等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大部分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并未投入到社会体育工作当中,甚至更多地人从事非体育相关的职业,造成了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外流。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可能影响山东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展开更加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包括毕业生的个人因素、学校培养和社会就业环境。针对调查分析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一、学生要提高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在校期间制定合理的就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自信心,积极自主创业,并主动探索社会就业市场;二、学校专业培养目标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高校之间的沟通合作,促进信息之间的交流,重视学生的实习过程,建立实习监督评价机制,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与就业市场对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就业;三、社会完善政策法规建设,规范社会体育工作岗位,营造良好社区体育氛围,提高社会体育工作认可度,平衡就业人才分布,推动各地大众体育均衡和谐发展,加大对第三产业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学生投身服务产业或自主创业。本文通过对各种影响山东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目的是找出其中的可控因素,如学生就业观念和知识技能水平、学校培养模式以及课程结构设置、政府调控等等,提出相应的建设性建议和对策,期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和相关专业学生的关注,通过调整和提高各种可控因素,解决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相关度低的问题,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