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适应一直是人类学学者关注的对象之一,它是文化主体获得满足环境的需要(或来自自然的/生物的环境,或者来自外界的社会制度)所习得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其文化认知图式构建的过程。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交融和文化主体的认知图式在新的知识与信息的作用下的重新整合,使文化适应呈现出复杂多元的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壮族文化适应的研究和对当代壮族人文化认知图式的重新审视是很有必要的。壮族文化适应研究的已有成果大多数偏重于整体性、普泛性的概括研究,缺乏对具体文化事象的微观研究,为了更好地直面当代壮族文化适应的现实状况,我选取了有“教师村”美誉的广西巴马县巴盘屯为调查点,以当地小学老校长的生活史为个案研究,从学校教育、地方传统和社会文化变迁三个方面来考察巴盘人文化认知图式的构建过程。论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多重教育模式的整合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作用下,巴盘人如何保存其文化特质与适应新环境,从而揭示壮族传统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获取自我更新与延续的力量。论文主体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对巴盘屯进行文化人类学描述,表明在社会与经济结构上巴盘屯还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社会;在民俗文化方面则呈现出壮汉互融,传统延续的特点。第二部分梳理了巴盘屯从清末至新中国时期以来多重教育模式的演变过程,分析多重教育模式对巴盘人不同时期的文化认知图式的影响作用。第三部分从族群认同、村庙信仰和祭祖仪式三个方面来谈地方传统是如何影响当代巴盘人文化认知图式的。第四部分则是探讨巴盘屯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巴盘屯的孩子是如何在主<WP=3>流文化和地方传统的共同作用下成长起来的。第五部分通过对当地老校长的个案研究来展示当代巴盘人如何运用主流文化与地方文化传统资源这两种知识来适应文化变迁。第六部分综合论述,认为现代学校教育将为壮族文化传承培养更高素质的民族文化传承人,而激发壮族内部文化力量的自觉传承意识是当代壮族文化在新的现实情境中获得自我延存力量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