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立足学生本身心理成长基本特点以及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进而让学生心理不断得到完善,心理健康成长的教学活动就是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中是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的关键途径,也是普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渠道。然而,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的对策分析等诸如此类的实效性研究有待探索,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做了介绍,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同时对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课程、实效性做了界定,并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采用调查问卷等方法,从高职生心理健康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度及不同类别学生差异、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实效性调查的结果。 第三部分从教育环境、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等方面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多种因素。 第四部分阐释了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的相关对策。首先,应当在思想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与定性,将其提升到主要地位与特殊地位上。其次,实践上也指出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效性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规范管理,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根据课程目标,构筑具有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课程内容框架;按照教学主体需求,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与工具,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革新;拓展教学渠道;建立线上心理健康教学实施平台;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学的科学化分析;强化心理健康教学的师资团队打造;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第二课堂的建设,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效性有切实可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