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Barrett食管的临床和内镜特点及其与胆汁返流、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对比内镜下可疑Barrett食管行碘染色后及常规活检病理符合率及肠化、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探讨碘染色对Barrett食管的诊断价值。方法:1、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10年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镜室诊断为Barrett食管病人共773例,分析病人的年龄、性别特点,观察内镜下分类、分型,研究Barrett食管中胆汁返流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2、收集其中内镜检查碘染色后行病理活检病人32例,按1:1配对的方法从常规活检病人中筛选条件相匹配(包括年龄、性别、检查医师、检查日期、活检数目、Barrett食管内镜下所见长度及形状等)的3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活检病理的符合率及肠化、不典型增生检出率。结果:1、1999年至2010年我院消化内镜室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基本逐年升高,分别为0.08%、0%、0.04%、0.02%、0.09%、0.22%、0.18%、0.55%、1.29%、1.10%、2.01%、1.76%,总体检出率为0.82%。Barrett食管平均发病年龄为44.58岁,多见于30-49岁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基本呈逐渐升高趋势。男性检出率明显多于女性,两者优势比为1.32:1。Barrett食管内镜下以短节段多见,占89.32%,形态多为岛状,占71.80%,其次为舌状,全周型较少。8.80%Barrett食管病人合并反流性食管炎,较非Barrett食管病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且两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X2=39.5,P<0.01)。2、碘染色组病理符合率为81.25%(26/32),而对照组病理符合率仅56.25%(18/32),碘染色组的病理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7,P<0.05),但两组肠化及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结论:1、Barrett食管的检出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平均发病年龄44.58岁,多见于30-49岁之间。2、内镜下Barrett食管以岛状、短节段多见。3、反流性食管炎与Barrett食管密切相关。4、碘染色后活检有助于提高Barrett食管病理符合率,但是否有助于提高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有待更大量样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