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速度加快,很多记录历史信息、延续民族文脉的古村古镇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屡遭破坏,众多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相继消亡,令人惋惜,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必须要慎重对待,合理协调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湘西南丰富的古民居和古建筑,具有典型苗侗少数民族建筑特点,这些古民居、古建筑群大都分布在古镇内,是村镇聚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具备多重价值属性。特别是古民居,与人息息相关,能够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信仰、民俗、审美观、价值观等深层文化内涵,集中展示古镇的特色和传统,因此,保护和传承好古民居建筑,对于古镇的意义非同一般。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湖南省绥宁县寨市古镇,对那里的古民居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苗族民居建筑艺术的视角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发展。首先对调研地寨市的传统风貌建筑进行了逐一介绍,具体包括寨市古建筑群和正板古民居两大板块,其中重点阐述了正板村以窨子屋为首的四大类型古民居。接着分析了寨市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纵向上包含从建房伊始直至落成的重要步骤,有营造前的准备、习俗讲究和后期的装修美化;横向上则主要分为平面和空间两项的布局、功能、形象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用为美的审美观、多元崇拜的宗教观。最后将寨市民居建筑置于当今古镇保护与发展的背景下,从栖息之所、历史文脉、文化遗产、旅游景观四个方面论述其存在的重要意义,指出目前古民居保护存在的问题有功能和需求的矛盾、保护维修力度不够、行动和意识的缺乏、新老建筑形象并存和火灾隐患。针对问题,应坚持保护优先,兼顾发展,认清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积极尝试对民居进行开发、利用,深挖经济潜力,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可以从积极开辟新区、资金和人才建设、以产业促回归、培养认知和自信、加强防火工作这五个方面着手解决,使古民居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得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