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BDNF信号通路调控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lig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发现中脑VTA-NAc神经环路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但是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VTA-NAc神经环路BDNF是否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及其调控机制。  方法:1为观察VTA-NAc神经环路中BDNF是否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对小鼠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CI),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CI术后1天,3天,7天,14天对侧VTA和NAc BDNF表达变化。2为观察VTA DA神经元是否参与神经病性疼痛BDNF表达变化,于CCI术后7天对侧VTA内注射bacolfen或者DK-AH268,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给药后对侧NAc BDNF表达的变化。3为进一步从行为学角度验证VTA释放BDNF至NAc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分别对CCI术后7天小鼠于对侧VTA和NAc注射药物上调或下调VTA-NAc BDNF信号通路,并应用热辐射法观察CCI小鼠痛行为的变化。4为观察BDNF是否参与CCI小鼠对侧潜在痛觉敏感化形成,分别对CCI术后7天小鼠于同侧VTA和NAc注射药物,应用热辐射法观察CCI小鼠对侧肢体痛行为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同侧VTA和NAc BDNF表达。  结果:1.CCI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条件下,对侧VTA和NAc BDNF表达程时间依赖性改变。2.Baclofen(0.5 uM)或者DK-AH269(0.6 ug)通过抑制VTADA神经元放电使神经病理性小鼠NAc BDNF表达降低。3.对侧VTA DA神经元释放BDNF至NAc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对侧NAc内注射TrkB-Fc(20 ng)可以抑制CCI小鼠痛行为,而对侧NAc注射BDNF(50 ng)可以逆转对侧VTA注射Baclofen(0.5 uM)或者DK-AH269(0.6 ug)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为进一步证明此结果,对侧VTA内注射Anisomycin(50 ug)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而对侧NAc内注射BDNF(50 ng)可以逆转其镇痛作用。4.兴奋同侧VTA DA神经元放电释放BDNF至NAc诱发CCI对侧痛觉过敏。小剂量BDNF(5 ng)可以诱发CCI小鼠对侧肢体痛觉过敏。同侧NAc内注射TrkB-Fc(20 ng)可以逆转由同侧VTA内注射小剂量Baclofen(5 nM)或者Morphine(30 nM)引起的痛觉过敏现象。同侧VTA同时注射Anisomycin(50 ug)和小剂量Baclofen(5nM)可以抑制由单纯同侧VTA注射小剂量Baclofen(5nM)引起的痛觉过敏现象。与痛敏现象一致,同侧VTA内注射小剂量Baclofen或者Morphine可以引起NAc BDNF表达增加。  结论: VTA释放BDNF至NAc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发展;CCI同侧VTA DA神经元处于潜在敏化状态,并由VTA-NAc BDNF信号介导对侧痛觉敏感化。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脊髓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痛觉敏化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以及鞘内注射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机械痛阈和脊髓mTOR、S6K表达的影响
目的:(1)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对应外周血、正常胃组织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ERCC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探索ERCC1基因甲基化在指导胃癌患者临床顺铂用药、预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