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舌鳞状细胞癌(oral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TSCC)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其发病率、致死率居于口腔肿瘤的首位。由于舌体具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并且机械运动频繁,因此舌癌常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率较高。目前舌癌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因手术造成的功能障碍及外观畸形是患者较难承受的。在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报告显示,钾离子通道尤其是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potassium ion channels, Kv)参与着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其异常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但却在相应来源的正常组织中表现为低表达或者不表达。Kv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肿瘤形成的信号传导过程,影响着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从而参与到肿瘤的发生发展。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阻滞剂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可以抑制人舌鳞癌细胞株Tca8113细胞的增殖,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并且诱导细胞凋亡,显示出了一定的抗癌特性,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药物。本实验研究4-氨基吡啶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以期为4-氨基吡啶应用于舌癌的辅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常规方法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下面实验。1.采用划痕愈合方法检测10、20、30mmol/L4-AP作用于Tca8113细胞后对Tca8113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2.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10、20、30mmol/L 4-AP对Tca8113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3.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所有实验数据用(x=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划痕实验结果采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采用Tamhane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加入10mmol/L、 20mmol/L、30mmol/L 4-AP共培养24小时后,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但是随着4-AP浓度加大及时间的延长Tca8113细胞发生体积减小,皱缩变圆等一系列细胞形态的改变。2.钾离子通道阻滞剂4-氨基吡啶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分别为1 Ommol/L 20mmol/L、30mmol/L 4-AP作用Tca8113细胞后,Tca8113细胞12小时迁移率分别为(14.07±5.59)%、(11.34土1.79)%及(8.71士3.26)%,与对照组(19.25±4.5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11.185,P<0.01);24小时的迁移率分别为(22.20±5.30)%、(14.24±2.52)%及(11.65±2.97)%,明显小于对照组(33.16±6.40)%,差异具有显著性(F=40.005,P<0.01),随着4-AP浓度的增加,Tca8113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减弱。进一步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浓度为20 mmol/L和10mmol/L以及20 mmol/L和30mmol/L的实验组在4-AP干预Tca8113细胞12小时后迁移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20 mmol/L和30 mmol/L的实验组在4-AP干预Tca8113细胞24小时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浓度在不同时间组间比较,均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3.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10mmol/L、20mmo1/L、30mmol/L的4-AP作用于Tca8113细胞24小时后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12.20±24.36)、(28.87±6.47)、(11.80±5.77)个,随着4-AP浓度的升高,Tca8113穿膜细胞数明显下降,与对照组(179.73±16.14)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F=392.045,P<0.001)。结论:4-AP具有抑制Tca8113舌鳞癌细胞株体外迁移侵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