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使细菌对这些药物产生了耐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是革兰氏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原因。自1983年首次报道发现第一个ESBLs TEM-3后,ESBLs的流行日益严重,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且数量和基因型不断增加。ESBLs通常为质粒介导,同一质粒可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因,引起多重耐药。最常见的ESBLs由TEM-1、2和SHV突变而来。TEM和SHV型酶种类多,地域分布广,主要由克雷伯氏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产生,它们大部分是头孢他啶酶,少部分是头孢噻肟酶。其次还有头孢他啶酶PER、VEB、TLA-1、GES/IBC和头孢噻肟酶CTX-M(Toho)、SFO-1、BES-1等。本研究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三个常见的基因型TEM型、SHV型和CTX-M型为检测对象,鉴定两种细菌产ESBLs的情况,同时探讨ESBLs对临床常用的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和头孢哌酮的耐药性和水解性的关系,对进一步认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研究中,通过对近两年(2004-2005)北京地区医院收集到的共29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产ESBLs菌株表型鉴定、PCR检测基因型、等电聚焦电泳鉴定等电点和测序,并对这些菌株耐药的特性和基因型进行了探讨。表型鉴定发现:ESBLs的检出率为18.6%,其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7.7%,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率为8.57%。大部分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噻肟耐药,占66.7%,但对头孢他啶耐药仅占33.3%。大部分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均耐药,分别占46.5%和58.1%。 耐药基因型鉴定发现:引起耐药的基因型主要为TEM型81.8%(45/55),其次CTX-M型74.5%(41/55),然后是SHV型20%(11/55)。大肠埃希菌以TEM型为主(88.4%),其次CTX-M型(67.4%),43株中仅检测到2株产SHV型(4.65%):肺炎克雷伯杆菌以CTX-M为主(91.7%),其次是SHV型(75%)和TEM型(58.3%)。在本实验中检测到产2种基因型以上的细菌占70.9%(39/5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为67.4%和83.3%。实验中未检测到CTX-M-2型酶。经等电聚焦电泳验证,少数菌株的耐药由TEM、SHV、CTX型酶之外的ESB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