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作为医院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往往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但也时常导致危及生命的血流感染、心内膜炎、中毒休克综合征等,造成了诊疗费用的增加和医疗资源的浪费。而甲氧西林耐药的 S.aureus(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更是增加了对该病原菌感染防治的难度。因此,如何快速并准确地检测并鉴定病原菌,掌握其流行规律和耐药情况,有助于系统监测该病原菌在医院内的流行趋势,以及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目的:1.初步探究由于感染了S.aureus而导致的诊疗费用增加和住院日延长的情况,评估相应的疾病负担,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卫生经济学依据和选题的意义背景。2.构建Saureus的快速检测体系,力求在灵敏性、特异性、时效性上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并探讨新的检测方法在临床上推广的可能性。3.初步了解厦门地区收集的S.aureus对临床常用19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通过对耐药表型的分析指导临床用药,以及为分子分型的探究提供辅助证据。4.通过对厦门地区临床分离的S.aureus进行分子分型,了解所收集菌株在临床上的分布特点并探究其同源性。5.通过对收集的S.aureus菌株中PVL、TSST-1和Sas-X三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进行检测,反映医院感染菌株的致病力大小。方法:1.通过医院院内病例系统,检索近三年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住入院患者中感染S aureus病例的临床信息,比较S.aureus感染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诊疗费用和住院日数方面的差异,从而揭示住院患者因感染S.aureus 而导致的经济负担的增加。2.运用多重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在传统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验证性地快速鉴定收集的Saureus菌株,同时与传统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两者间在检测鉴定S.aureus方面的差异和优劣。3.采用K-B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万古霉素)检测所收集S.aureus菌株对临床上经常使用的19种抗菌药物的耐受情况,将耐药表型结果与分子分型结果进行比对。4.分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以及多重探针熔解曲线分型(MLMT)三种方法,对该临床分离的S.aureus进行分子分型并分析其同源性。5.采用PCR方法检测所收集S.aureus菌株中杀白细胞毒素PVL、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TSST-1和细胞锚定蛋白Sas-X.三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1.本课题共调查803例受S.aureus感染的病例,771例非S.aureus感染的对照病例,病例组平均诊疗费用(中位数)为19728.41元,住院日数(中位数)为14天,对照组平均诊疗费用(中位数)为9345.23元,住院日(中位数)为9天,每例患者平均增加诊疗费用(中位数)为10383.18元,并延长住院天数(中位数)5天;不同的年龄组和科室间因受S.aureus感染造成的疾病负担是存在差别的,同时该病菌的感染也对基础疾病的好转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本课题组研发的病原菌快速检测体系“多重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MMCA(Multilocus-Melting Curve Analysis)在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性上优于传统检测方法,并且在时限上,新方法MMCA会短于传统检测方法,其检测效率较高。3.本课题最终共收集了 426株临床分离的S.aureus 菌株,其中有281株为MRSA,占比约为65.96%。该批菌株对临床常用19种抗生素中的8种以上均存在耐药的情况(耐药率>50%),且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耐药率=70.19%)。此外,该批菌株经PFGE分子分型方法以100%相似度分为108个型别。从中随机抽取108株代表菌株按75%相似度可聚成14个基因簇,其中主要的型别为C8、C10和C11(占比89.67%);MLMT分型将收集菌株聚类成20个型别,其中MT1~MT5为主要的型别(占比87.09%);MLST将108株代表菌株分为25个ST型别,其中流行的型别为ST239、ST59、ST188,三种分型方法中主要流行型别较为一致,且分型的准确性较单种方法更佳。4.本课题收集的S.aureus菌株中有47株(11.03%)携带PVL毒力基因、21株(4.93%)携带TSST-1毒力基因,尚未发现携带Sas-X毒力基因的菌株。研究表明,这21株含TSST-1毒力基因的菌株均为MRSA,并且其中20株同时携带PVL毒力基因,药敏结果显示同时携带这两种毒力基因的菌株对临床常用11种抗生素耐药率均达到10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是厦门地区常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造成了住院患者诊疗费用的增加、基础疾病治疗的困难以及降低了医院病床的周转。作为常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我们采用了多重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加快了该病原菌的检测鉴定速度,并可同时鉴定其是否为甲氧西林耐药的S.aureus。本院分离的S.aureus存在较为严重的耐药情况,并且菌株的分布多以分离地内的克隆为主,存在若干种型别流行的情况,应对其可能造成的暴发感染予以重视。此外,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检测出一定比例的同时携带PVL和TSST-1毒力基因的MRSA菌株,因此对其可能造成的院内暴发应引起特别关注,对于携带毒力基因的S.aureus菌株的致病性和临床分布特征也应当进一步研究,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