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典型”何以可能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描述了处于特殊政策背景下的一所薄弱农村中学蜕变成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典型”的成长图景。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并于2001年正式启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十一年,效果却并未像期待的那样令人满意。尤其是农村,由于教育资源缺乏、教师队伍建设相对落后,留守儿童和少年的教育困境等问题,都使农村的新课程改革不够充分。但是令人瞩目的是,处于鲁西北平原的一所农村中学——D中学,却由于成功的课程改革为整个基础教育界所认可和推崇,甚至打造了自身的“D中学品牌”。本文正是以D中学为个案,从自身努力、教育权威自上而下资源输入、D中学自下而上对资源的争取三个方面描述了其成长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典型”的过程,并试图用社会学理论进行阐释。本研究结果表明:(1)D中学内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是其成长为“典型”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管理、具有后现代主义特质的教学模式以及独创性的教师管理。这些行之有效的模式和措施保不仅保证了改革的不断推进,也是D中学能够吸引众多教育者前来参观与学习的最根本原因。(2)教育权威的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是D中学成长为“典型”的关键。因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媒体等教育权威作为教育场域中占据话语权的一方,赋予D中学的各种符号资源对教育场域的其它主体(如较低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教师等)产生了强大的符号暴力,从而使D中学的新课改理念和做法能够被其自愿接受和学习。由此,在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媒体、其他学校和教师等多方主体的共同作用下,D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典型”地位得以成型。(3)D中学自下而上对外部资源的争取,即资源获得背后“关系”的介入,一直贯穿D中学的整个发展过程,成为“典型”的推动力。D中学能够得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除了自身的成功改革之外,“关系”的介入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中,“关系”的介入是主体发展不言自明的一个重要途径。最后,本文讨论了D中学“典型”地位的确立所产生的社会后果,认为D中学的成功是特殊政策背景下的产物,成长轨迹难以模仿,但其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值得借鉴;D中学“典型”地位的确立无论对教育还是社会都产生了相应的正功能,但是也对该地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的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政府除了树立“典型”之外,更应该积极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增进教育公平。处于特殊政策背景下的D中学,其成功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内描述了D中学“典型”地位的塑造过程,从三个维度发掘了该学校得以发展的深层次的原因,因而从社会学视角为D中学的成功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路径。
其他文献
湘东南坳陷主要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区。该地区为我国南方海相页岩气研究的重点区域,目前对该地区的勘探程度较低,但该区龙潭组泥页岩发育良好,与龙马溪组、陡山沱组、五峰组等为
E-钙粘附素(E-cadherin, E-cad)是一种粘附分子,是细胞粘附素家族(Ca2+dependent cell adhesion molecule family)中的一员,主要介导细胞间同质粘附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对
以工业级水玻璃为原料在无添加剂条件下,采用动态水热晶化法制备了纳米NaY型分子筛。利用XRD、SEM和TEM分析,研究了晶种胶陈化时间、成胶温度和方式及碱度对NaY分子筛粒径大
高校的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离不开教学经费的投入,而教学经费投入的合理性、使用的有效性、管理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质量
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莱斯利·希尔科(Leslie Marmon Silko)是美国“印第安文学复兴”运动中的一位领军人物。她的成名小说《典仪》(Ceremony,1977)已成为美国大学文学课的必读篇
首先介绍复杂网络(Complex Net,CN)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定义;其次引用实际数据构建中国航空网络;再次利用CN理论研究我国的航空网络,计算了网络的相关参数;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方法
以转炉钢渣作为主要原料,对钢渣熔融还原提铁后的二次渣采用一步法热处理工艺,制备出了碱度(Ca O与Si O2的质量比)分别为0.5、0.6、0.7的钢渣微晶玻璃。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
极紫外光亥(?)(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是四种下一代光刻技术(极紫外光刻、X射线光刻、电子束光刻和离子束光刻)中最有希望实现22nm光刻技术节点的技术,同时也是批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棕地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由于政策、法规对棕地治理与再开发可起到很好的引导、规范和激励等作用,它们已成为
随着国家《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公布,教师专业化问题再次成为热点,世界上发达国家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经验表明,制定相关的标准是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