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金融集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山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其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总量相比略显滞后。如何推进区域金融集聚,放大辐射效应,促进各地市金融与经济的协同稳步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本文基于金融集聚与辐射效应理论,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金融资源集聚下的空间辐射效应。首先,从经济发展、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三个层面构建测度金融集聚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17地市金融集聚水平进行测度,采用Arc GIS软件直观地分析2004—2015年间金融集聚水平的变化及地市间的差距。其次,采用威尔逊最大熵模型和引力模型分别测算具备金融集聚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的辐射半径和辐射强度。最后,根据山东省金融集聚与空间辐射效应的实证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研究表明,山东省各地市间金融集聚水平存在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市的金融资源溢出效应已初步显现。各地市要明确自身金融发展定位,积极采取政策措施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同时外围城市应积极接轨金融辐射中心城市,实现区域内金融集聚水平和辐射效应的稳步提升。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从空间维度对山东省各地市金融集聚水平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威尔逊最大熵模型与引力模型分别测度核心城市的辐射域及辐射强度,实现了金融集聚空间辐射效应的合理量化,为促进金融集聚辐射效应的有效发挥,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