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确定吉林省人群心血管病高危率,调查高危人群的行为危险因素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了解心血管病高危类型检出情况及高危类型的聚集情况,分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相关危险因素,根据高危人群的风险类型给出合适的干预措施,尽可能的降低心血管病的高危率,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及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方法:本次调查于2014年9月-2015年3月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辽源市、延吉市、通化县5个地区,以社区或村为单位开展筛查,初筛共调查100,775人。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采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研发的电子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登记表、初筛调查表和高危调查表,了解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心血管健康状况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状况、体格测量数据(血压、身高和体重)和实验室检查数据(血糖、血脂),将调查对象信息上传至国家中心数据平台。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对象的健康指标及一般资料(如年龄、身高、体重、BMI值、每天吸烟量、血压值、心率及血脂各指标)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人口学特征、行为危险因素、疾病史和治疗史等)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方法。结果:(1)本次调查最终得到有效初筛调查表100,734份,男性43,063例,占42.7%,女性57,671例,占57.3%。年龄最小40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56.6±9.058)岁。(2)20,025例高危对象完成了高危调查表,高危人群中吸烟者比例较高(21.5%),开始吸烟年龄整体偏小(40.4%的高危人群从<20岁就开始吸烟),将烟深吸到肺部者最多(63.9%);危险饮酒或酒精依赖者占10.2%;高危人群中最主要的健康问题是疼痛/不适(31.3%),其次是焦虑/抑郁(18.8%),健康状况平均自评分为(70±15)分,整体的生命质量方面仅处于一般中等水平。(3)2014年吉林省心血管疾病高危率为23.0%,表现为男性、年龄较大者、高体重者、其他民族、非农业户口、丧偶和未婚者、文化程度较高者、退休及行政人员、家庭年收入在50,000以上者高危率较高。(4)血压高型、心血管病史型、WHO评估的患病风险≥20%型和血脂异常型的高危检出率分别为15.0%(15069例)、7.8%(7860例)、5.1%(5169例)和4.8%(4873例)。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0,1,2,≥3的构成依次为:77.0%(77551例),15.1%(15230例),6.2%(6248例),1.7%(1705例)。不同特征人群各种高危类型检出率和四种高危类型聚集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二分类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年龄、BMI值、饮酒频率、TC、LDL和TG值的增加,成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危险性越大;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未婚、文化程度较高以及从事行政职业均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女性和HDL值升高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保护因素。结论:(1)2014年吉林省心血管疾病高危率为23.0%,与全国基线水平相近。(2)高危人群吸烟及饮酒现状不容乐观,整体的生命质量方面仅处于一般中等水平。(3)血压高型、心血管病史型、患病风险≥20%型和血脂异常型的高危检出率分别为15.0%、7.8%、5.1%和4.8%。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高危类型聚集情况为0,1,2,≥3的构成依次为:77.0%,15.1%,6.2%和1.7%。(4)高龄、高BMI值、饮酒频率高、TC、LDL和TG值的增加、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未婚、文化程度较高以及从事行政职业均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女性和HDL值升高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