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开始推行农地制度改革,对广大农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农地制度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举在当时可谓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对全国农村经济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曾经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的土地制度开始显露出严重的内在制度缺陷:首先土地归集体所有的所有权制度使得农户对承包土地的使用期限没有足够的预期,这种对未来预期的顾虑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积累,进而导致了土地产出效率低下的后果;其次现有的土地制度仅仅赋予承包户以土地经营权,农户对自己承包的土地没有充分的使用权,这也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此外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的土地在逐渐减少,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也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导致农村出现了严重的农业副业化现象,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使得我国农业竞争力日渐下降,比较效益较低。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开始,家庭农场在全国各地开始兴起。发展到现在,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保留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又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基础性地位,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契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并且已经成为了引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生力量。基于此,本文在中央大力提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背景下,通过对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入手,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发展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求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参考。本文一共分为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可以总括为: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文章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及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相关理论概述与文献综述。在综合分析各方理论的基础上明确了家庭农场的概念界定,同时对国内外已有的有关家庭农场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和简要评述,并对农业规模经营、制度变迁、产权理论等与家庭农场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三部分,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然性。主要介绍了我国目前主要的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并从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入手分析了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必然性。第四部分,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并就人口、土地、制度、科技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阐述。第五部分,有关国家和地区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借鉴。主要对家庭农场发展比较成功的美、日、法等国家的家庭农场发展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几点启示。第六部分,对当前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和建议。针对影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和建议。本文认为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首先要改革现有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加快培育职业农民;其次是要制定相应的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为发展家庭农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三是要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健全农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第四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彻底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第七部分,结论和展望,在此部分笔者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