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历史中非常特别的一个门类。从唐代出现以来,经过元代发展,到明代,青花瓷已经成为景德镇陶瓷生产的主流。明代景德镇民窑不仅生产百姓使用的粗瓷器皿,还为富裕阶层供应华贵细瓷,为文人生产雅致的文房用品,以及生产适应海外审美需求的外销瓷。民窑青花瓷器造型简单质朴,装饰题材丰富,绘制笔调自在,不受拘束,在艺术上达到了辉煌的高度。中国古代艺术最独特的表现方法之一就是用“线”来表现,包括“线性”的意识和“线条”的造型手段,线的表现具有浓郁的东方韵味。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中也同样可见线化的装饰特征,弥漫着音乐般的旋律。明代民窑青花同样是用线条来构成画面,它的线条神采生动,坦露洒脱,使普通百姓手中的粗瓷器皿成为了感性深情的艺术品。本论文对明代民窑青花的线条艺术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深化对其深层审美特质的把握,发现其背后的形成条件,生存情境,勾画出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的线条艺术表现特征。论文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并指出了研究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线艺术的特殊性和研究要点。第二章从艺术本体形式的角度分别对明初,明中和明末三个时期民窑青花线条的典型特征和用笔方法进行描述。民窑青花的“线的艺术”,是“物质材料”和“文化材料”共同的产物。换句话说,其生产方式,器用心理规定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社会风尚、哲学思想、审美趣味等也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不能忽视商品属性和官窑对它的影响。本文是对“物”的研究,然而这些“物”的特征却依附在其背后活动着的人,以及人作用于“物”的制作手段:生产资料、生产技术、生产工具等“物质材料”。正是这多种力量共同成就了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线”与“线性”艺术的产生、发展和最终的成熟风貌。本论文分别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明代民窑青花线条的总体艺术特征进行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