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发性聚苯乙烯(Expandable Polystyrene,EPS)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包装和建筑行业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吸水性低、隔热、介电性能优良、机械强度高等性能。生产中平均粒径、分子量及其分布、密度均是关键指标,本课题来源于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可发性聚苯乙烯项目改进,目的在于提高可发性聚苯乙烯珠粒平均粒径在0.6-1.4mm的比例,同时掌握不同条件下,聚合过程及产品性能数据。本文通过改变油水比、分散剂用量、搅拌速率、升温方式和电解质的使用,成功制备了PS树脂珠粒,并对粒子进行筛分处理,计算出不同条件下产品的合格率,得到合格率最高、反应过程最优、产品性能最好的工艺过程,以及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产品珠粒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Tg等数据的规律性。
但是由于有机碳氢化合物类的发泡剂,尤其是戊烷的挥发对环境的危害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可发性聚苯乙烯材料的不可降解性都有悖于绿色化学和环保材料的应用,因此本文在大连石化可发性聚苯乙烯项目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其发泡剂的类型、基体分子结构进行了改性,将淀粉和马来酸酐引入苯乙烯分子主链中,提高基体Tg的同时,也改善了聚苯乙烯的生物降解性;利用淀粉分子的吸水性将水引入珠粒内,水的膨胀使基体膨胀,由此得到水发性聚苯乙烯(Water Expandable Polystyrene,WEPS)。此外由于粘土也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粘土-聚合物复合材料具有高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将粘土引入苯乙烯聚合体系,主要研究其对材料吸水含量的影响。由此,我们分别研究了不同油水比、不同淀粉含量、不同分散剂类型、不同粘土含量对材料含水量的影响,此外,对其平均粒径及其粒径分布、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zg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还运用了TGA对含水量和淀粉含量进行了研究、运用SEM对粒子结构进行了研究、运用光学显微镜对发泡粒子相态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⑴油水比1:1条件下,搅拌速率270-350rpm范围内制备聚苯乙烯珠粒,对比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Tg的变化规律;
⑵同一搅拌速率、不同油水比(1:2、1:1.75、1:1.5、1:1.25、1:1)制备聚苯乙烯珠粒,对比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Tg的变化规律;
⑶同一搅拌速率和油水比,不同分散剂用量下制备聚苯乙烯珠粒,对比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Tg的变化规律;
⑷油水比1:1,分段升温以优化生产工艺;
⑸放大反应至2L反应釜中进行,并加入戊烷制备EPS;
⑹淀粉含量不变,不同油水比下制备WEPS,对比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zg的变化规律、含水量的变化、相态结构和相态分布;
⑺油水比1:1.5,不同淀粉含量制备WEPS,对比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Tg的变化规律、含水量的变化、相态结构和相态分布;
⑻油水比1:1.5,5%淀粉含量,不同粘土含量制备WEPS,对比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Tg的变化规律、含水量的变化、相态结构和相态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