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盐池县退耕还林还草效益分析及其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bei1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和根本举措,特别是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建设成效以及分析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是为了能科学的指导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以及生态恢复和重建;同时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顺利实施以及对该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退耕还林还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部分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运用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评价基础上,研究了退耕还林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又将退耕还林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总体框架中,并采用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评估了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程度。结果表明:   (1)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六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产业产值、粮食产量及人均收入均有明显提高;土地利用结构、各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结构均有调整,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2004年比2002年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增长了286.67%,产鲜草增长了276.47%,产干草量增长了高达334.78%。2005年比2000年农业总产值增加了147.98%,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6.45%。   (2)同时调查分析了退耕户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了解以及退耕还林结束后的看法及存在的问题,79%的退耕户对现阶段退耕还林的实施持满意态度;76%的退耕户“自愿退耕”,52%的退耕户对退耕还林的发展持观望态度;但是补贴到期后仍有20%的农户将会选择“毁林复耕”,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政府应尽快采取有利于退耕户的后续政策和措施来捍卫退耕还林已取得的成果。   (3)1997-2006历年盐池县人均生态足迹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以2000年的最高值为分界点,前段呈现逐年上升,后段时间呈现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从2006年开始可持续状态表现为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随人均生态足迹的变化。历年来人均生态足迹最大的是耕地,10年来其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55%以上,但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盐池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其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在逐年下降。草地在1999出现生态赤字,由1999年的0.0424 hm2增加到2006年0.3914hm2。这说明了盐池县人均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是草地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过大。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需求在逐年增加,这也是盐池县出现生态赤字的原因之一,这也反映了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万元GDP生态足迹呈现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8.1870hm2/万元下降到2006年的4.8442hm2/万元这表明高新技术的出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高新技术带来的万元GDP生态足迹下降的趋势不能弥补生态赤字的上升趋势。说明盐池县的生态压力在逐年增加,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Mg/Mn/Al-LDHs,并研究了其经过450℃焙烧后的该复合氧化物对Cr(Ⅵ)的吸附性能,同时采用XRD、FT-IR、TG-DSC、SEM等对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