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AFP、DCP及Child-Pugh分级在评估HBV(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分析血清DCP、AFP表达水平变化与影像学评价相关性,探讨血清DCP、AFP表达水平变化联合影像学检查评估HCC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肝病治疗中心66例HBV相关HCC且首次治疗采用TACE治疗方式的患者血液标本及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规律随访。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DCP浓度,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AFP浓度,对DCP及AFP均阳性的患者进行规律随访,检测其治疗前后浓度的变化。定义治疗后1月血清DCP、AFP浓度较入院时下降≥20%评0分,下降<20%或较前升高评1分,术前Child-Pugh A级评0分,B级评1分,分析综合评分≤1分和≥2分患者治疗效果。在随访的第1、3、6个月时检测血清DCP、AFP浓度,定义其DCP、AFP较入院时下降≥50%为血清学缓解,分析并比较肿瘤标志物血清学缓解与影像学m-RECIST评价的相关性和疾病进展时间的关系。结果:(1)66例HCC患者中有57(86.4%)例血清DCP阳性。对DCP和AFP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CP水平与AFP水平不存在相关性(r=-0.194,P=0.145)。血清DCP浓度与HCC患者BCLC分期、肿瘤直径、肿瘤数目及门脉癌栓有关,与性别、年龄、病毒载量、肝功能Child-PughA/B无关。(2)57例患者中综合评分≤1分的有40例,综合评分≥2分的有17例。综合评分≤1分的患者较评分≥2分患者明显具有更高的影像学缓解率(77.5%vs4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7.083,P=0.008)。生存分析显示综合评分≤1分患者和综合评分≥2分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10±0.79个月和6±0.66个月,两者疾病进展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2.437,P<0.001)。(3)57例患者随访第1、3、6个月。AFP血清学缓解率分别为66.7%、77.2%、71.9%。随访期间血清学评价(缓解/未缓解)与影像学评价(CR+PR)与(SD+PD)例数无统计学差异。DCP血清学缓解率分别为52.6%、63.2%、54.4%。随访第1、3个月时血清学评价(缓解/未缓解)与影像学评价(CR+PR)与(SD+PD)例数无统计学差异,在第6个月时两者出现统计学差异(c2=7.743 P=0.031)。(4)对57例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显示,TACE治疗后,获得血清缓解的患者明显具有更长的疾病进展时间。AFP组血清学缓解/未缓解的TTP为10±1.21个月vs7±1.11个月(c2=5.673,P=0.017)。DCP组血清学缓解/未缓解的TTP为10±0.89个月vs6±0.52个月(c2=14.949,P<0.001)。结论:1.血清DCP在HCC患者中呈不同程度的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AFP水平无相关性,与患者年龄、性别及HBV病毒载量不相关,与肿瘤直径、个数、门脉癌栓及BCLC分期关系密切。2.血清AFP、DCP变化及肝功能Child-Pugh A/B评分可以用于评估TACE治疗效果。3.血清AFP检测联合影像学检查,对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具有一定意义。4.血清DCP变化联合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治疗效果只是初步探索,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