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将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因此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将采取何种经济发展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作过设想,他们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实行计划经济,不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曾一度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取消了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结果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后果。列宁经过深刻的反思,果断停止了“战时共产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改为实行新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模式,恢复了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以此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进入20世纪30年代中期,人们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模式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价值,继而开始排斥商品货币关系。随之确立的斯大林经济发展模式承认社会主义时期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又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计划经济是排斥商品和价值规律的。前苏联建立起来的斯大林经济发展模式,不仅使国内体制凝固化,对经济发展形成极大的约束,实际上斯大林经济发展模式又回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一种改良型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苏联作为东方大国先行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探索,其探索得失要一直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而被中国借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即“一五”经济发展模式和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一五”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苏联模式。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初衷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独立自主的探索一条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这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实践中勇于创新的胆略,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触动苏联模式的制度结构。
在大跃进经济发展模式反复实践和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对其调整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也在慢慢地萌芽发展起来。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模式,而且它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马克思主义文化所指引的社会发展方向--即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西方文化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模式--即市场体制、中华文化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原则--即和谐社会理念有机整合在一起,营造新型的人类文化。而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承认,都已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策略层次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将会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意义上得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