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却显现出创新动力不足、知识型员工流动频繁等问题,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新技术企业中激励机制的不健全,本文从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入手,力求针对知识型员工(狭义)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模式,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高新技术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提供建议。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文章的研究内容等作了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对产权理论及委托代理理论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指出了不足,并将该理论运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第三部分在对高新技术企业及知识型员工进行清晰界定的前提下,重点分析了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提出这里的知识型员工专指高新技术企业中掌握专业知识及特殊技能的研发人员;第四部分是解决问题阶段,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分别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角度构建了激励模式,并着重对股票期权进行了SWOT分析;第五部分为激励模式的应用,运用了一个高新技术企业案例来分析如何构建具体的激励模式;第六部分为结论。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实证与规范相结合、定量为主及构造经济模型等多种方法。通过对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代理链的比较分析,首先对民营性质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委托人与代理人进行了准确定位,在解决问题部分还通过对股票期权与年薪制的比较等来突出前者的优势所在;文中提出问题部分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在解决问题部分特别是解决问题所要遵循的原则时采用的是规范分析方法;同时,文中大量采用了最新的数据来进行定量分析;本文的一大特点是大量地结合了经济学中的知识,运用了经济模型,作者创造出了激励无差异曲线模型及边际激励价值分析方法,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所在。从理论上,本文将高新技术企业看作是后现代企业,是劳动雇佣资本而非资本雇佣劳动,所以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就应将知识型员工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之一而非普通的生产型工人,从而赋予知识型员工更多的剩余索取权;从方法上,本文创建了全新的激励无差异曲线模型,力求在激励约束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