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欠发达地区实现后发优势、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开展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是为了学习国外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的先进经验,把握影响欠发达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要素,构建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为此,本文研究了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构成的要素,分析了国外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的做法和经验,系统研究了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对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的对策建议。1.论文在对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定义了欠发达地区的概念,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创新环境、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这为构建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奠定了基础。2.论文在深入分析美国、日本、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的基本规律。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的政府主导着创新环境的优化和建设,对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视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这既有助于验证论文提出的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又为我国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3.论文在提出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理论假设的基础上,运用了结构方程理论对我国欠发达地区之一的黑龙江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构建了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结构方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验证了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的理论假设,区域创新环境、区域知识创新能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转化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正面影响。这为深入开展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4.论文在构建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思路、原则、和指标体系构建等,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黑龙江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印证了国家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的评价结这为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5.论文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的对策。本文通过对国外区域创新能力培育的分析、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和对以黑龙江省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提出了提升政府创新的主导性,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发挥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调动机构创新的积极性、构建创新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参与创新机制、打造创业投资平台等举措,这对培育我国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方法性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