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基苯是典型的硝基芳香类污染物,而阿特拉津是典型的氯代有机污染物,均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电催化还原技术因具备环境友好性、易控制性和经济性,近年来在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方面备受关注。本文选取硝基苯和阿特拉津作为目标污染物,以制备可电催化还原降解硝基苯和阿特拉津的具有高活性、高稳定性,且价格低廉的电极材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影响其电催化还原硝基苯、阿特拉津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机理。利用条件温和的电沉积法,通过调控电沉积电压在Ti片上制备出不同形貌的Cu催化剂。在较高电压下沉积得到的枝晶状纳米Cu催化剂对还原硝基苯为苯胺表现出了更好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硝基苯在Cu/Ti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反应动力学符合准一级模型。探索了电催化工作电压和硝基苯初始浓度对硝基苯在Cu/Ti电极上选择性还原为苯胺的影响,优化了运行参数。当工作电压为-0.9V、硝基苯初始浓度为16mg·L-1时,电解150min,硝基苯还原的反应速率常数达0.0251min-1,反应对苯胺的选择性达97.1%。Cu/Ti电极在10次降解反应中对硝基苯的选择性电催化还原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通过电沉积结合置换沉积的方法在Ti片上负载了Cu@Pd双金属核壳材料,并用于阿特拉津的电催化加氢脱氯。在制得的双金属材料中,Pd颗粒均匀分散,其电化学活性面积高达572cm2。相比于单独的Pd/Ti或Cu/Ti阴极,Cu@Pd/Ti阴极对阿特拉津的还原表现出了更高的电催化效率。当工作电流密度为1mA·cm-2时,电解120min阿特拉津的去除率达到了91.5%。阿特拉津在Cu@Pd/Ti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在最优反应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为0.0214min-1。5次电解实验中,电极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在电化学还原过程中,阿特拉津主要是通过直接电催化加氢机理被选择性地还原为脱氯阿特拉津。实验发现,由于在较高电流密度下溶液中会发生竞争的析氢反应,因此工作电流密度对阿特拉津的还原具有关键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硝基芳香类和氯代有机农药类污染物的电催化还原降解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