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经进入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增速换挡、动力转换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布局,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完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尽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是存在一些高端人才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等问题,导致整体创新绩效并不突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重新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绩效的含义,基于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从R&D投入、非R&D投入及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运用Stata软件对2009年-2017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17个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各个影响因素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方向以及程度,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并在实证部分进行拓展分析,研究本文的影响因素对于生物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否有边界条件,最后采用各自变量的滞后一期,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1)研发资金投入对全样本及分样本的技术创新绩效都是显著正相关,其回归系数是本文所有变量中最高的,说明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必然选择,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不断增长的内在动力。如果缺少R&D经费,那么就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研发的过程中缺少最有力的保障。(2)关于研发人员的投入,全样本以及分样本的实证结果都与预期相同即正向影响技术创新绩效,因此,需要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政策,充分发挥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研发人员投入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贡献率。(3)全样本的技术引进这一变量的实证结果为显著负,即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却忽视了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导致技术创新绩效没有相应提高。在拓展分析部分,技术引进对生物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均不显著,因为仅靠引进技术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只能是短暂、缺乏竞争力的,并不能为科技成果商业化带来持续的动力,最终会被新的技术成果挤出市场。(4)消化吸收对于技术创新绩效是负向影响,说明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时不应一味的简单模仿,浪费引进的先进技术,应当提高学习和吸收能力,对技术的核心内容进行有效的掌握,最终实现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5)竞争市场有利于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因为在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同时,企业会以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来占领市场,同时会相应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但是市场结构对于生物产业没有显著影响,主要是因为即使市场竞争激烈,关键还是在于谁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以及政府文件和行业发展报告,给出了以下五个政策建议:1.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强度;2.完善高技术人才培养方案;3.加强产业内协同创新;4.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5.完善政府支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