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合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RS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改良Rankin量表),探究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自2012年12月-2015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2小时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这些患者均在入院时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进行NIHSS评分,并接受CT、CTP、CTA(CT angiography,CTA)检查。综合考虑患者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除外相关禁忌症后选择是否行溶栓治疗。于24-72小时后复查CT、CTA、CTP或磁共振序列包括MR弥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MR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MR灌注加权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以确定梗死体积和是否再通,并重复NIHSS评分。24小时NIHSS与入院时NIHSS评分差值用于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的短期预后。3个月时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追踪mRS评分,评价其长期预后。利用MIStar软件(Apollo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Australia)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每个患者CTP上的缺血病灶总体体积(MTT延迟区域体积)和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体积,分析CTP、CTA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 结果:(1)47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CTP检出37例灌注异常,37例均发现存在缺血半暗带,其中溶栓者10例,未溶栓者27例,溶栓组较未溶栓组长期预后较好,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例入选患者中未检出缺血半暗带者10例,其中溶栓治疗7例,未溶栓3例,溶栓组与未溶栓组在短期预后和长期预后方面均无明显差异。(3)根据公式:缺血组织可恢复比率(potential recuperation ratio,PRR)=缺血半暗带体积/灌注异常区域体积。CTP检出缺血半暗带患者37例,其PRR值与mRS评分呈负相关,缺血半暗带体积越大,mRS评分越小,急性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越好。 结论:CTP不仅可以早期发现灌注异常,还可定量评估缺血脑组织范围,了解缺血半暗带是否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预后,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参考意见,对于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