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是一个与每个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领域,是每个人无时无刻不以某种方式从事的最基本的活动。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形而上学的视野中,日常生活领域很少引起哲学家们的关注,成为了一个被忽视、被遗忘的领域。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第一次将日常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并对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世界全面异化的实质进行了分析、解剖和批判,从而使其成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生活实践观、异化理论及其批判精神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并使其成为当代批判和改造现实世界的重要思想武器。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导源于马克思发动的哲学革命。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全面清算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哲学革命,这一革命使哲学研究由“天国”返回到了“尘世”,也使其任务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转向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马克思这一重要的哲学转向在其生活实践观和异化理论中得到了发扬,成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得以产生的理论发源地。卢卡奇在20世纪发达工业社会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物化理论,揭露了由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过分发达而导致的人的生存困境。所不同的是,他不再从无产阶级革命立场来阐明异化和反对异化,而是从日常生活实践和大众的日常意识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使原来的历史哲学分析首次让位于日常生活的本体论分析。他指出日常生活是物化或异化的重要基地和场所,主张以日常生活中的意识形态斗争为主线开展反对异化的斗争。卢卡奇的这一独特贡献为从日常生活批判角度入手进行反对异化的斗争打开了新的思路。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和卢卡奇的哲学批判立场,进一步区分了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明确把哲学的社会功能界定为对现实的批判。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等等方面的深刻反思与批判,揭露了在其控制下日常生活全面异化的状况,从而使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得到了全面的展开。法兰克福学派虽然没有单独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但是他们关于通过日常思维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变革来克服异化的社会批判理论却从未离开过日常生活,因而可以说,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原本就包含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之中。在前人基础上,列菲伏尔、赫勒对日常生活及其批判作了深入、系统的理论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列菲伏尔在对马克思异化理论重新阐释的基础上,首次完成了以日常生活的内涵、本体论地位及其异化现象为主要内容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理论建构。赫勒同样也致力于对现存世界的批判和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她的《日常生活》一书以对日常生活异化的揭露和对日常生活的人道化探寻为主线,对日常生活的范畴、特性、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关系等内容做了完整而系统的表述,从此,日常生活批判成为了一种较为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总之,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以日常生活这一具有基础性意义的生存领域为切入点,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哲学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的基础上,对人类生存现状作了哲学的反思与批判,为人类超越异化、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理论探索;它所采取的研究方法——“现象学”方法,属于当代哲学研究的重要路径;它从日常生活批判层面对微观世界革命作用的强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而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的变革与重建也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