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午战争以后,“全盘西化”思潮逐渐盛行,中国传统文化日趋式微。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学与西学开始了正面的激烈交锋。在这持续的中西文化交锋中,中国传统文化处于明显的劣势,但长期的新旧学论战也再一次宣扬了中国传统国学,带来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国学热”,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国学教育和研究机构。在国学教育史上,有一所被学者誉为“与清华国学研究院齐名”的国学教育机构,那便是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创办于1920年12月,单从时间上说,比北大国学门的创办尚早近两年,比清华国学研究院更是早五六年的时间,被知者誉为“传统书院的现代转型”的典范,是中国传统书院式的教育与西方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成功结合。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制度模式大体上是移植于西方,在长达百余年的办学实践活动中,始终没能解决好西方高等教育制度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由此产生的传统文化的断裂直接引起现代大学精神的缺失。而无锡国专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融合西方高等教育制度方面有着成功经验,值得当今学术界、教育界认真研究和借鉴。唐文治自无锡国专创立至无锡国专并入无锡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前,一直担任国专校长之职。唐文治前半生的经历促使其完成了由封建官僚向教育家这一角色的转换,他的教育理念对无锡国专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国专的创建目的、制度构想、育人原则等方面。在唐文治的治理下,无锡国专由最初的“蓝图”变为现实,在与地方士绅、民国政府的斡旋及国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国专最终成为教育史上浓彩重墨的一笔。本文选取中西高等教育融合这一视角,针对无锡国专转制后,如何吸收并尽量保持传统书院式的教学内容及教育模式,同时,因受国民教育部规定的管制以及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国专的教育宗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是如何向西方高等教育制度靠拢的问题,对无锡国专进行重新研究和解读。无锡国专虽然只存在了三十年,却对无锡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既精通传统文化又擅长使用西方现代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来做学问的国学人才。探讨无锡国专所实行的中西结合这一颇具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以国学为教学根基、教学内容,以西学为制度、为方法,并科学地认识和总结无锡国专办学经验的成功之处,从无锡国专中中西教育融合的可能性提炼一般的中西高等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将其所实行的高等教育模式与当今社会文化、精神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总结出中西高等教育融合成为可能需要一定的思想及经济基础,而要想使中西高等教育实现有效融合,就必需在政策上给予学校应有的保障,如充足的教育经费、独立的校务自治权力以及行政教学相分离的体制。参照无锡国专的教育宗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体制管理、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构建当代高等教育中西结合系统的教育理念,探索优秀传统国学的传扬之道,为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