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侦探小说是西方通俗文学重要的一支,迄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有识之士发起小说界革命,借此启蒙主义的思潮,西方的侦探小说因其所包含的科学、民主、自由、人权等先进思想,受到知识阶层的瞩目,加之当时传媒、印刷、出版业飞速发展,为侦探小说的移植提供了绝佳的创作土壤。作为舶来品,近代侦探小说经历了一个从翻译外文作品到本土化模仿、创作的过程,它具备着近代小说转型期诸多典型特性,因而颇有研究价值。西方侦探小说的出现本与近代城市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的出现打破了农耕文明时期自给自足、封闭式的群落结构。城市是开放的,它聚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陌生脸孔,人群不断流动,整日忙碌,物欲横流,渐渐催生了混乱、不安全感。在耀目的霓虹背后,存在着罪恶的暗影,侦探小说所聚焦的罪案正是在这一舞台上展开的。小说的主角——侦探,游荡在城市里,捕捉着稍纵即逝的讯息,对城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无比熟识。同时,近代城市中出现的某些先进器物、技术,被用于作案,或者侦查之中,这使得侦探小说中布满了近代都市元素与符号。中国的近代侦探小说亦是在繁华大都市——上海诞生的,因而上述几点在近代侦探小说的创作中均有涉猎,并且带有浓郁的本土化特征。本文即以都市元素作为切入点,通过阅读大量的近代侦探小说文本,作家资料、史料,把握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小说文本为核心,考察其中都市文化的符号及其意义,尝试对本土侦探小说做出一些具有新意的解读。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近代侦探小说概述”,主要阐述历史背景,先回溯西方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历史,城市秩序与混乱的两面性催生了侦探小说,再讲述上海的城市化与司法制度的引入与近代侦探小说的关系,最后梳理了近代侦探小说从域外译介到本土创作的情况。第二章“近代侦探小说中的侦探角色”,主要阐述侦探与城市间的关系,先回溯侦探起源——都市“漫游者”,其后着重分析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侦探”形象,与“漫游者”身份类似的上海包探、具有个体反抗精神与猎奇色彩的“城市游侠”鲁平、受城市文明哺育却又对其怀有矛盾态度的侦探霍桑。第三章“近代侦探小说中的都市空间”,从都市宏大的公共空间到狭窄的私人空间考察文本,首先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空间单位,近代侦探小说保持着对街道分布的敏感,并暗中勾勒出一张巨大的城市地图。舞厅和电影院作为最新鲜的都市空间,也被摄入文本,展现了都市生活明暗相间的魅力。居室常常作为命案现场出现,侦探通过对居室痕迹的注视侧面反映出了种种都市细节,例如时尚品牌与消费文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