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根据2018年世界癌症报告,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恶性肿瘤(Colorectalcancer,CRC)发病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第四位(6.1%),死亡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第二位(9.2%)[1],根据我国癌症病因报告,我国癌症报告数据滞后三年,2015年(我国癌症数据滞后3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人数为392.9万,因癌症死亡人数为233.8万,其中结直肠恶性肿瘤在男性中发病率位于第四位,死亡率位于第五位;在女性中发病率位于第三位,死亡率位于第四位[90]。结直肠癌由于其发病部位的特殊性,早期症状不明显,疾病筛查方法不便,确诊时往往已经是晚期;而且目前除影像和肠镜活检外尚无简便可靠的诊断和监测方法。面对我国严峻复杂的肿瘤防治形势,建立简便、操控性强的筛查方法将可能极大提高结直肠癌检出率、缩短检出时间并建立动态观察系统,实现肿瘤的进展监测。目前有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及肿瘤高危人群中,血浆游离DNA(cfDN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同时研究表明BRAF-V600E基因发生突变会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故对结直肠癌患者的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可在指导患者合理治疗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常规的BRAF检测基于组织活检所得标本进行,而组织活检存在取材有创、无法完全反映患者整体的肿瘤异质性情况等缺陷,无法完全满足临床需求。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发展,通过几乎无创的方式获取血浆并分离其中的cfDNA进行定量检测可能成为潜在的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高危人群筛查手段,同时检测cfDNA中来源于肿瘤的ctDNA成分有望实现BRAF-V600E突变情况的无创、实时检测,为指导结直肠癌治疗、预测患者预后提供依据。因此以BRAF-V600E突变为靶点进行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的检测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临床治疗预后管理的一个潜在的指标。方法本研究主要利用ddPCR(Droplet digital PCR)技术对收集临床患者血浆标本进行分析,探索血浆cfDNA相关靶点水平与患者临床实际的相关性;同时通过检测血浆ctDNA中BRAF-V600E的突变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与金标准临床组织活检进行对比,计算采用ctDNA进行结直肠癌BRAF-V600E突变的相关真实性及预测性指标。结果本研究分析了 74例患者的血浆和临床资料。通过数字PCR(ddPCR)和临床病理活检检测BRAF V600E突变。血浆ctDNA与组织检测突变的比较表明,BRAFV600E突变符合率为56.76%,敏感性为28.13%,特异性为78.57%。同时本研究测试了一些患者的血浆cfDNA水平,并且41例无转移患者和14例转移患者的cf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无转移患者的cfDNA含量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2=0.5683,p<0.0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ctDNA BRAF-V600E突变的数字PCR(ddPCR)检测与临床组织活检免疫组化DNA BRAF-V600E突变检测结果一致性尚可,ddPCR检测的特异性良好,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结直肠癌患者血浆cfDNA含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患者肿瘤体积大小,以及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