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与细胞增殖-凋亡机制调控失衡密切相关。凋亡诱导因子(AIF)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双功能蛋白,被发现既可诱导不依赖caspase途径的凋亡,又可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系的线粒体中发挥氧化还原酶功能,参与电子传递,AIF在胃癌发生过程中执行何种功能还有待进一步证实。p53基因有“基因组卫士”的美誉,但其在肿瘤演进过程中往往发生等位缺失或突变,因而丧失细胞周期停滞和/或诱导凋亡的作用,先前多项试验报导的突变型p53 (m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的结果不尽相同,需要进一步验证。研究目的:观察AIF与mp53在胃癌组织及癌前病变谱系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探讨AIF、mp53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胃癌根治术后存档石蜡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其癌与癌旁组织中AIF蛋白与m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其中包含肠型胃癌19例、弥漫型11例、混合型10例;非浸润高级别瘤变(HGN)18例、非浸润低级别瘤变(LGN)27例、肠上皮化生(IM)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5例,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胃癌及癌前病变各组中均有AIF及mp53表达。GC组、HGN组、LGN组及IM组各组中AIF及mp53的组织评分均显著高于CAG组(P<0.01)),但mp53在IM组与CAG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 0.05); AIF在GC组和HGN的表达高于LGN组和IM组(P< 0.05); mp53在GC组、HGN组、LGN组的表达显著高于IM组(P< 0.01)。AIF及mp53的表达与胃癌分型、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及癌前病变各组中AIF及mp53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IF蛋白表达量升高和p53基因发生突变在胃癌发生过程中是早期事件;AIF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可能执行氧化还原酶功能,需要有更直接的证据进一步证明;AIF与mp53的表达在胃癌演进过程中无明显相关性。